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晚晴·焦点

文章导航

父与子 三代情

图据站酷网

  100个家庭有100种父子关系,很多时候,父亲与孩子之间,总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近在眼前,却又难以靠近。

  下面分享的这3个故事,3个不同年代的讲述人,在彼此冰冷的面孔之下,都有颗为对方滚烫的心。

  杨春根(60后):

  缺乏沟通与理解

  使我们阴阳两隔

  2015年初,我为独居多年的老父亲找了个保姆照顾起居。说实话,那时的我自顾不暇,有了保姆照顾父亲,也让我松了口气。

  生活上,保姆给了父亲很多照顾。渐渐地,保姆成了父亲生活上离不开的好帮手,精神上离不开的寄托。一年不到,父亲便将自己的退休金全部都交由保姆保管。

  这下,我坐不住了,没经过父亲同意,便立即将保姆赶回了老家。

  发现保姆不见了,父亲死活不肯。拗不过父亲的倔脾气,我又将保姆寻了回来。

  没想到去年,父亲又提出要与保姆结婚,共度余生。我怀疑保姆的动机不良,意在父亲的财产。再者,80岁的老人还要再婚,说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我这次彻彻底底下了决心要将这个“骗子保姆”赶出去,任凭父亲怎么求情,我也不心软。

  二驱保姆,对父亲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本来身体就欠佳的他,在保姆走后半个月,就毫无征兆地去世了。

  这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悲伤之余,更多的是措手不及。没想到,我竟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直以来,我和父亲的沟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不了解他内心深处的需求,也没有尽到当儿子的责任。

  当初为什么不能和父亲好好谈一谈呢?孤独的他只不过是想找个伴而已啊。

  陈建平(70后):

  不要怕麻烦孩子

  前两天吃饭的时候,爸爸说起,隔壁家的老人,由于儿女都在城里安家立户了,没什么时间回来照顾老人,老人家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最终被送进了养老院。

  说完,他补充道:“我老了也会选择去养老院。”

  他说,他早已规划好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泡泡茶、和同龄人聊聊天,还有人照顾,岂不比待在家里更美?

  当即,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他不说,我知道他是怕麻烦我。

  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性格倔强、沉默寡言、缺乏交流。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女儿与爸爸的关系,常常是像蜜一样甜。但我和我的父亲从小的关系却有些像最常见的中国式父子关系:平时基本不管,但又默默关心。

  如今我已成家,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他知道我忙,于是,他慢慢变成了一个连自己生病也不舍得告诉我、唯恐给我添麻烦的父亲。

  另一方面,我也深感自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让父母来依靠。

  去不去养老院,前提是尊重父亲自己的意愿。但是,我知道,就算父亲选择去养老院养老,这也并不代表我责任的放手。

  爸爸,我还是希望,您能麻烦我,哪怕一下也好。

  周明伟(80后):

  你召唤我成为儿子

  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一直以来,和父亲在一起的感觉,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端着”。随着我的慢慢长大,父亲的管教也从严厉变为放手。

  两年前,小家伙出生了。成为朱自清笔下买橘子的“背影”后,我比从前更加理解父亲当时的状态和想法,两人也不再“端着”了。可以说,我教育小家伙,多多少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以及教育方式和理念的传承。

  很神奇的是,小家伙出生后,除了妈妈,最亲的就是爷爷,这让我觉得特别欣慰。大部分的时间,孩子奶奶陪我们待在杭州带娃,孩子爷爷则成了留守老人待在村里。每逢周末,再团聚。

  趁着假期,把小家伙放在村里断奶,也正好一解老爷子的“相思之苦”。曾经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包围。直到现在才终于体会到,一切情绪和感情都是那么真切和深刻。

  拍下父亲和儿子的背影,将照片珍藏。突然发现,原来我这一生,是要目送这两个背影。


浙江老年报 晚晴·焦点 a0003 父与子 三代情 2018-06-19 浙江老年报2018-06-1900007;浙江老年报2018-06-1900008;浙江老年报2018-06-1900009;浙江老年报2018-06-1900010;7554551| 2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