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
本报记者 俞琪 整理
本报记者 俞琪 整理
30多年前,父母临终的一句嘱托“姐姐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嘉兴桐乡市屠甸镇屠甸社区居民葛瑞娥把毫无血缘关系、瘫痪在床的弟弟葛炳义接到家中悉心照料。如今,年事已高的她把责任交托给儿子和儿媳,“一定要照顾好舅舅”成了这个信守承诺之家最美的亲情延续。
葛炳义的亲生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幸运的是,葛瑞娥的父母认他做了养子。葛炳义在这个温暖的家中长大,成年后在海宁找到了工作。然而,在葛炳义47岁时,由于痛风和小脑萎缩,变得行动不便,无法正常生活。
葛炳义病情不断加重,没有成家的他身边没人照顾,想起父母临终前的嘱托,葛瑞娥便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
葛瑞娥除了照顾弟弟,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虽然辛苦,但她觉得,照顾弟弟是自己应该做的,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几年前,葛炳义病情突然恶化,四肢无力、瘫痪在床,医院几次下了病危通知,但葛瑞娥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将葛炳义接回家后,葛瑞娥每天坚持给他翻身、推拿、擦身、换衣、喂饭、清理大小便……“平时喂饭、擦身这些事情都还好做,就是帮他翻身的时候最吃力,我人比较小,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把他翻过来,但是又不能太用力,怕弄疼他。”葛瑞娥说。
不仅是葛瑞娥自己,家中每个人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葛瑞娥的儿子专门买了和医院一样的床和轮椅,方便舅舅翻身或带舅舅出去走走。经过全家人3个月的悉心照料,奇迹发生了——葛炳义可以慢慢起来,可以自己吃饭,在别人的帮助下还能上厕所了。
由于年龄的增长,86岁的葛瑞娥对于照顾同样年逾八旬的弟弟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她心里一直记挂着父母的叮嘱。因此,葛瑞娥决定将这份责任移交给儿子。
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也让葛炳义得到更好的照顾,葛瑞娥提出自己住到女儿家去,让儿子专门照顾舅舅。
“一定要照顾好舅舅。”这是搬去女儿家前,葛瑞娥一直跟儿子念叨的一句话。
葛瑞娥腿脚不太方便,去看弟弟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她几乎每天都会给儿子打电话询问葛炳义的情况,“听到儿子说舅舅身体不错,很多事情现在都能够自己完成,我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