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鱼王”见证一家三代
24岁“鱼王”见证一家三代
在开化县何田乡,有位八旬老人家里养的一条清水鱼,已是24岁“高寿”,被当地村民称为“鱼王”。
把它当家人
“鱼王”是条草鱼,今年24岁,身长1米多,体重30多斤,垂垂老矣,行动已显老态,只是随着流水漂游,和鱼池里的子子孙孙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鱼主人汪良标84岁,溺爱“鱼王”,每次喂草前都要精心挑选。
汪良标说,自己从12岁就开始养鱼了,跟着爷爷学习最古老的养鱼方法。其实所谓古法,即至清之水底铺上一层细沙,无任何水草干扰。而养鱼就是要用黑麦草。早上放下去,到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就全部被鱼吃光了。
一尾清水鱼,一般三年左右就会被端上餐桌,鱼王却因为机缘特殊,活到了高寿。它见证了汪家三代人的传承,已经成了汪家的一员。对于老人来说,这尾鱼就是一位比自己儿子还要年长的好友。
“鱼王”远近闻名,被奉为“镇乡之宝”,很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想高价购买鱼王,但都被老汪拒绝了。2014年,有一位辽宁的顾客看完这条鱼十分喜欢。“他想让我把鱼卖给他,我说不会卖的。”汪良标说,“他问我多少钱才卖,我说一万块都不卖。”
鱼也有“年轮”
那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来判断一条鱼的年龄呢?其实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大都长有“年轮”。鱼的年龄,可以根据鱼类的鳞片、脊椎骨、鳃盖骨、胸鳍、背鳍、耳石等部位推测研究判断。例如,我国东北产的大马哈鱼,用鳃盖骨来推断年龄;我国沿海产的比目鱼,用脊椎骨来推算年龄;凶猛的鲨鱼用背鳍来推算年龄;著名的大小黄鱼用耳石来推算年龄。除此以外,一般鱼类都是用鳞片来标记它们的年轮。
鱼类之所以会产生年轮,这主要是由于大自然年复一年的周期性变换,决定了鱼类的成长。而鱼类生长状况的变化在鳞片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春夏时节,鱼类的食饵丰富,水温较高,正是生长旺季,鱼类长得快,鳞片也随之长得快,产生很亮很宽的同心圈,圈与圈之间的距离远,生物学家称之为“夏轮”。进入秋冬后,水温下降,水域中食饵减少,鱼类的生长变得缓慢起来,于是鳞片的生长也随之缓慢起来,从而产生很暗很窄的同心圈,圈与圈之间的距离近,生物学家称之为“冬轮”。这一宽一窄,就代表了一夏一冬。
等到来年,鱼鳞上宽带重新出现时,窄带与宽带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鱼类的年轮。从鳞片上同心圈的圈数可以推算鱼类的年龄。
本报记者 罗瑞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