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常青

文章导航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记海宁“银立方”里的老干部志愿者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记海宁“银立方”里的老干部志愿者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蒋明晔

  近年来,为更好地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海宁市老干部系统通过“党建+”模式,创设了不少正能量活动载体,,其中以“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最为出彩。

  2015年5月,海宁以“党建+志愿服务”的总体思路,创新开展“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以支部为依托,以党员为重点,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立一支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由支部书记任队长。目前在全市78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861名党员中,共建立“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93支(含小分队),队员有1360名。

  3年来,“银立方”取得了丰硕成果。各支部志愿服务队围绕海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单位重点工作,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治水拆违、垃圾分类、助力G20、和谐邻里和关心下一代等社会各领域工作所需,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80余次。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银立方”的大集体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少老同志在生活中也始终用自己的力量为海宁志愿服务增光添彩。

  萧风

  (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第三党支部)

  萧风今年91岁了,是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他生活俭朴,但帮起别人来毫不吝啬。老人热心公益,每个学期,都捐500元给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的爱心基金。每次听闻有灾难、有困难,萧风总是第一时间捐款献爱心。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萧风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献出了自己的爱心;2012年1月21日,萧风走进市慈善总会,为困难群众捐出了1000元;2013年4月20日,萧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出2000元;2014年1月16日,萧风来到海宁日报社,为患白血病的赵某捐出2000元……

  自2008年以来,萧风每月定期向海宁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达10多万元,曾获得“海宁十大好人”、“海宁市慈善爱心奖”“最美老干部”等荣誉。

  袁建华

  (海宁市财政局离退休党支部)

  近年来,袁建华致力于挖掘整理海宁民间文化,是一位守护“海宁记忆”的“文化守望者”,目前已编写了《海宁记忆》14册约150万字。其中已出版《海宁石桥》《海宁集镇》《海宁之最》相关内容已在《海宁日报》上发表了11篇。目前,他已经编写完成总计15万字的《海宁石桥故事》、总计10万字的《硖石镇工商业》、总计10万字《海宁地名志》等书籍。

  袁建华编写收集的海宁风景名胜、石桥以及新老集镇等海宁历史资料,都无偿赠送给当地档案局等部门。他出版的《海宁石桥》被列入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系列,把海宁的历史和光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沈菊宝

  (海宁市司法局离退休党支部)

  沈菊宝早在2004年便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参与海宁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全市青少年提供普法宣传教育。退休后,她刻苦钻研青少年普法教育,奔波于全市各学校、社区之间,向广大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传播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意识,深受群众欢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菊宝阿姨”。

  在普法教育中,沈菊宝始终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治宣传与法律文化建设相结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何向红

  (海宁市卫计局机关离退休支部)

  2016年,何向红从市卫计局的岗位上退休后,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她的优势和特长,致力于关爱青少年青春健康和优生优育优教工作。由于心系全市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和“三优”师资的培养,何向红多次回到原单位参与相关师资的培训与指导,对于年轻人的需求总能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及建议,因此培养了一批相关师资骨干。

  后来,何向红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三优”讲师,与孩子的祖辈进行沟通交流,传递教育下一代正确的方式方法。目前,何向红已参与“三优”讲座11次,服务678人次,广受好评。

  吴丹楚

  (海宁市公安局离退休第二党支部)

  近3年来,吴丹楚尤为关注下一代的法制教育问题,多次去学校、社区开展关于“未成人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的课程,受教育学生过万人次。时常对所在的硖石市区相关网吧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末成年人上网吧、进出安全门是否通畅等问题。

  平时,吴丹楚常在海宁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为病患提供智能机挂号、交费、预约等项目的引导服务,并对弱势群体进行志愿服务。他还时常在社区、街道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和发放资料等活动,并积极参与银龄服务,清洁保养公交站的站牌、座椅、电子屏等设施设备。

  此外,吴丹楚时常为周围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章柏松

  (海宁市住建局离退休党支部)

  2004年,章柏松从市住建局退休后,便担任《海宁市城乡建设志》编撰工作主编、副主编,先后完成了《海宁市城乡建设志》编纂出版、《海宁市志(1991-2010)》供稿、《嘉兴市城乡建设志》供稿等工作。其中《海宁市城乡建设志》全书55万字,系嘉兴市各县(市)区中首部正式出版的城乡建设专业志,受到海宁市史志办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

  为了编好《海宁市城乡建设志》,章柏松从头学起,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并努力学习电脑基本应用技能。为加快工作进度,章柏松不计时间,不图报酬,一心一意专注修志。

  去年以来,章柏松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完成了市政协文史委、市城建档案馆联合编纂的《海宁集镇建设》一书的编辑工作,也为此走遍了全市所有大大小小的集镇。如今,章柏松同志依然笔耕不辍,为圆满完成《海宁市志(1991-2010)》出版发行任务进行最后的冲刺。

  陈冠龙

  (海宁市进修学校党支部)

  陈冠龙退休后,甘于奉献的精神却从未退休,他曾说教育学生是他这辈子的坚守。他尤其心系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每年2至3次离开海宁,前往贵州相关学校支教,协助当地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尽自己的力量促进与更新办学理念,生成学校特色与文化。

  陈冠龙还积极参与当地学校的教研活动,为学校教师进行规范化建设、新课程标准理念、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培训,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方面的不少有力指导,深受当地教师的欢迎。

  陈水农

  (海宁中学第三支部)

  2016年,陈水农为纪念自己退休一周年,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即帮助了一位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圆了孩子的高考梦。此举也促使学校退休支部党员纷纷加入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2017年5月,有12位老党员共捐得2400元,资助了两位高三学生。现在,爱心助学已成了海宁中学“银立方”一项常态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不断传递正能量。

  陈水农还在2016年春节后,利用自己位于海宁许村老宅的一间房子,为孩子们建起了“漂流书屋”——公益性、开放式阅览场所,培养农村孩子特别是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书屋内现有藏书2400多册,有陈水农自己购买的,也有海宁中学校友捐赠的,还有社会热心人士寄来的。


浙江老年报 常青 a0006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018-05-25 浙江老年报2018-05-2500005;浙江老年报2018-05-2500006;浙江老年报2018-05-2500007;7337715 2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