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升级老人竖起大拇指 社区书记一算账“压力山大”
老年食堂的PPP模式该怎么走
食堂升级老人竖起大拇指 社区书记一算账“压力山大”
老年食堂的PPP模式该怎么走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施兴伟
今年年初,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闻涛社区老年食堂整体重新装修开启营业,引进新丰小吃和一家名为回味大饭堂的商家合作提供服务。新食堂一开,社区里的老人纷至沓来。吃饭的老人多了,本来是件好事,但社区却直喊“压力山大”。
老年食堂新开
激增84人用餐
闻涛社区老年食堂整一开,社区里的老人纷至沓来。“夏天到了,懒得在家里烧饭,这里菜品选择多,味道也不错,连找零都省了。”5月22日上午10点半,住在白金海岸的汤铭枢从家里步行五六分钟,赶早来吃午饭,一荤一素加一碗米饭,总共消费12元。他掏出一张“小金卡”,在商户老板的手机上刷了下,“哔哔”两声,他就端着盘子吃饭去了。这一餐,汤铭枢自己掏了8元,还有4元是街道社区补贴给他的。
闻涛社区书记徐炎凤告诉记者,自老年食堂新开以来,口碑相传,短短5个月时间新增办卡人数84人,占到了原办卡人数的50%,办卡后,老人自己每月充值240元,社区补贴120元。按经验来看,气温高了,还会迎来一波办卡高峰。老年人拍手叫好,徐炎凤却感到“压力山大”。上个月,两家商户营业额报上来,总共2万多元,按照比例其中7500元左右是要社区补贴的,估摸着一年下来有近10万元。“街道每年下拨到社区的补贴却是雷打不动,只有2万元。这个缺口越来越大,社区的压力确实不小。”据了解,目前,在该社区办老年就餐卡的已经有251人,至少一半人属于“活跃用户”。
创新运营模式竟“遇窘”
闻涛社区户籍总数1565户,户籍人口305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500余人。按照当时的政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补贴一餐,每餐补贴4元,一个月补贴30餐。
“与商家合营的模式比较适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好现有资源,既节约人工、配送成本,又保证了食品安全。”徐炎凤说,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采用的是由街道社区主导、社会商户运营公益性餐厅的方式来服务辖区老人。社区利用农贸市场的地域优势将老年食堂“植入”其中,一来商户都具有食品经营资质,比较可靠,二来也增加了老年人用餐的选择性。当时还算是一种“创新”,但现在,逐渐遇到了补助资金的“瓶颈”。“那段时间,固定办卡用餐的老年人有七八十人,从2017年开始,用餐人数逐渐增加,社区就感到压力,每年要亏一两万元。”徐炎凤说:“压缩享受政策的老年人人数或者降低补助标准这两条路,肯定都会受到非议,如果资金补助不能完全到位,接下来可能也要走配送这条路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的老年食堂的运营模式无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引入市场化经营,街道社区每月进行相应补贴,也就是“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所谓的PPP模式。第二种是社区自建自营,设置公益性岗位,利用社区自身配套用房或者承租有餐饮许可证的场地经营食堂。还有一种就是完全第三方经营。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闻涛社区老年食堂属于第一种模式。
新政策加紧“升级” 年底前有望落地
有业内人士表示,老年食堂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对老年人用餐实行优惠,并且还提供配送餐和上门服务,运营成本较高,对老年食堂进行一定的补助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对于老年食堂的补助政策,全市基本是统一的,主动权由地方掌握,以滨江区为例,建设一家老年食堂区一级补助10万元,以后每年还有两万元的经营补助经费。“社区自建自营式的老年食堂最低补助3万元,超出范围政府差额补齐,因此不存在亏不亏的问题。”滨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引入市场化经营,街道社区每月进行相应补贴的模式的确会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也仅仅是少数,目前区里新的补助及考核政策也即将发放到位。
上城区小乐胃老年食堂已有9家开出,百穗堂老年食堂有两家,目前已经成为了老年食堂的一个品牌,经营得比较好。2014年,受社区委托,他在上城区小营街道直吉祥巷14-2开出了第一家老年食堂,每天至少能有四五十人来用餐,多的甚至上百人,还蛮受老年人欢迎。他们的模式是,由各个社区委托,企业运作,自负盈亏。杭州上城区老龄科科长陈婷婷认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连锁化,前几年老年食堂的运行确实曲折,在不断探索中,也找到了一些办法。
杭州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透露, 目前,杭州市新的老年食堂补助政策正在制定和上报审批过程中,新政策会有大幅度进步。此外,目前全市的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展开,接下来会引入“互联网+”模式,目前试点工作正在下城区和西湖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