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聚焦两会

农村老人需要家门口的
“幸福养老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三方面进行了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对此,代表委员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为农村养老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我在农村发现,有些老人八九十岁了还在家里做饭、打扫,生活上主要靠自己‘撑’,这部分人群非常需要一个建在村里的养老院。”全国人大代表、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

  “农村养老的确是个大问题,有的村虽然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但是缺少资金运营,医疗、护理水平都跟不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乡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补充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不少基层代表表示,和城市一样,乡村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同时又面临劳动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空巢化”问题,养老问题对农村而言更加迫切。

  针对这一问题,郭凤莲代表建议,首先应把帮扶资金精确“对准”因家庭贫困而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其次规范养老制度,为农村养老服务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政策上‘扶’一把,依照村子人口、位置的实际情况就近建设规模适当的养老院,甚至‘微型’养老院,再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郭凤莲说。

  有代表建议,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闲置的村委会办公楼、文化活动室等,把养老服务站、医疗站尽快建设起来,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一个家。此外,还应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护理,变“孤独养老”为“热闹养老”。

  从生活方式上寻根乡村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这在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看来切中要害:“几年前,我曾到安吉乡村调研。回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二三十年后,我们的乡村将会是怎样?现在,目标明确了,中央已经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顶层设计,但还要做好规划,循序推进。”杜卫认为,接下来应该深入实地调研,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一份1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制定一份清晰、具体、可执行的乡村发展蓝图。

  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探索乡村振兴道路。“村里修好了宽敞别致的村民活动场所,建起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楼房,院子里停着小轿车,但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中国乡村吗?”在杜卫看来,物质上的改善并非乡村振兴的唯一标准,“文化最根本的是生活方式。生活设施可以改善,生产方式可以改变,但乡村的生活方式应该保留和传承。”杜卫认为,乡村振兴要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喜欢去农家乐,体验田园生活,是因为他们认同那样的生活方式,向往那种朝耕暮耘、开门见山水的乡村生活。”杜卫说,如何吸引那些认同并向往乡村生活方式的人回到乡村,重塑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将是乡村振兴未来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据新华社、《钱江晚报》


浙江老年报 聚焦两会 a0002 农村老人需要家门口的
“幸福养老院”
2018-03-13 浙江老年报2018-03-1300008;6772369 2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