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只存美好 便是长寿之道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姚秀平
寿星
李玉龙
101岁
1917年出生
嘉兴平湖人
周二,嘉兴平湖的天空一碧如洗,久违了的阳光期待和人们的相遇。
一方阳台,一把靠椅,一盆兰花,静静地承载着温暖的阳光。而这片“岁月静好”的主人,是一位101岁的退休教师李玉龙。
见记者到访,老人立马从躺椅上坐了起来,敏捷程度令人惊讶。“小囡(方言,指孩子),过来坐。”老人拉了拉对面的凳子,示意我坐下。
言谈中,老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回忆当年之事,或喜或悲,总是一笑而过。“总是有人问我长寿秘方,我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不要去计较眼前的过往,只看好的事物,心里只存储美好的回忆。”
从没有抱怨之声
李玉龙入住的平湖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都觉得这位百岁老人“不同寻常”。“爷爷很温和,一点脾气没有,和我们讲话总是笑眯眯的,感觉真的像自家爷爷一样。”平湖老年公寓主任高小燕说,自己从没有听到过老人的抱怨,“有时候我们去查房,爷爷还要表扬我们一下,然后和我们聊聊家常,他自己也会把发生在身边的有意思的事情与我们分享。”
多年照顾李玉龙日常生活的保姆钟阿姨,更是觉得这样的老人很“难找”。“平时伺候老人家,他都很满意我们的方式方法,这几年来从没有对我发过脾气。”
事实上,对于老人的过于好伺候,钟阿姨内心还有点“不安”,她琢磨是不是老人不好意思对自己提意见。后来,钟阿姨和老人的家属一番详聊才知道,老人为人处事一向温和宽厚,从不跟人抱怨。
“老人总是很乐观,我们有时候有烦心事就会想想爷爷,自己也就放下大半了。人生不算太长,何必斤斤计较,像爷爷一样对于不好的事情一笑而过,那样活得才更自在。”高小燕说。
喜欢搞点小兴趣
听周围人的评价,更是觉得眼前这位经历百年风雨的寿星不简单。虽然百岁高龄,但是老人说自己可不是行将就木的老骨头,总爱搞点小兴趣。
老人口中所说的小兴趣就是唱歌。这一点,钟阿姨可以说是“目击证人”:“老寿星非常爱听歌,每天下午总是爱看会电视,除了新闻等节目外,他最爱听歌曲。”
别以为上了年纪,就只爱老歌,李玉龙对于新歌也特别能接受,对于一些唱段还能哼上几句。钟阿姨说,老人记性特别好,很多歌曲都能叫出名字。
平时,老人喜欢热闹,每周都要参加一次由老年公寓自己开办的老年大学,学习花卉知识、唱歌等都很积极。年前,老人还主动参加公寓的联欢会,和其他几位老人一起合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
除了唱歌,闲暇时,李玉龙总爱和钟阿姨等人打打纸牌,这已经成为老年公寓的“神话”。“我起初不相信的,后来亲眼见到之后才不得不信。老人思维非常敏捷,出牌速度非常快,而且赢牌的次数也不少。”高小燕说,老人体检下来的身体状况很不错,除了高血压,其他老年病几乎没有。“感觉这和老人爱运动有关,除了天气不好的时候外,老人经常上午去楼下散散步,一走就是近20分钟。”
在饮食方面,老人也有“小兴趣”。“吃饭和其他老人没有什么区别,早上爱喝点牛奶和粥,中午也就一荤一素,晚上再喝点粥而已。但是每天下午3时左右,老人会喝上二两黄酒,这个习惯基本没有断过。”
乐观可以战胜很多
和其他老人一样,李玉龙也爱回忆一些往事。“我初中毕业之后,经人介绍去农村教书,那年我18岁,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唱歌、体操……什么都教,很有意思。”
后来,到了抗战时期,老人带着学生“东躲西藏式”授课。“日本侵略者打到这边,我带着学生去那边讲课,那时候其实挺危险的,亲戚们劝我放弃,我那时想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放弃教育。”李玉龙说。
关于后来因为身份问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老人也是一笑而过。聊天之中,老人提到了去世的老伴,这个话题让我们感到“敏感”,怕给老人带来消极情绪。可能老人已经看到我们的“尴尬”,安慰道:“没有关系啦,老伴也是高寿去世的,我呢也早已看淡生死,如今安逸的生活早已让我知足。”
老人说,老伴去世后,儿子们都想着过来照顾他。“他们也都上年纪了,不忍心让他们受累,于是2011年搬到老年公寓来住。我很乐观,所以在哪里我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