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风尚·焦点

“这里有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这里有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一只脚轻轻踮起,另一只脚麻利地套上红舞鞋,64岁的吴婷芳是舞蹈队里的“台柱子”。爱跳舞这件事,在吴婷芳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终于实现。

  上世纪70年代,部队里到吴婷芳的学校来招人,一直是文体委员的吴婷芳也报名了。虽说招的是卫生兵,丝毫没能降低大家的积极性,“那时候对当兵是非常向往的,非常神圣的。”最后,全校一共被选走了两名学生,吴婷芳是其中之一。

  扎着长过腰际的马尾辫,16岁的吴婷芳走进军营。新兵集训后的第二天,所有女生接到通知——剪头发。呼啦一下,整个班上的女生都哭开了。

  让吴婷芳没想到的是,除了长头发,耷拉着上衣口袋也会被排长诟病。“排长训我们,‘看看这样的军容,到底怎么回事?’”吴婷芳说,只是没扣好上衣口袋的扣子,排长的脸拉得老长。

  委屈、不适应,回忆起那段新兵生活,吴婷芳说,还有闹各种乌龙的。“半夜里喊集训号,大伙一股脑儿从床上跳起来,左肩右挎。集合以后就开始跑圈,有的人没把背包打结实,结果一边跑步,一边东西稀稀拉拉地往下掉。”吴婷芳大笑起来,尽管很艰难,现在想起来满满的都是美好。

  从学员、训练队,到护训班,再分到医院当护士。吴婷芳经历的平凡生活,如同大多数人一般,但那个年代人的内心却是澎湃的。

  吴婷芳说,《芳华》这部影片身边很多人都看了。“影片里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那么多人献出了生命,看得人热血沸腾。”吴婷芳说,他们没有参加战争,但大家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那个年代医院人手紧张,只要来病患了,我们所有人放下活,冲上去抢救病人。”

  “这里有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也有我们每个人的芳华。”吴婷芳说。

  本报记者 陈逸清 通讯员 裘毓璟


浙江老年报 风尚·焦点 a0003 “这里有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2018-01-23 浙江老年报2018-01-2300006;浙江老年报2018-01-2300008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