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买单常被“忽悠”
子女行孝有独门妙招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张莹
父母想买单常被“忽悠”
子女行孝有独门妙招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张莹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在杭州市民魏巧丽和黄健挺的家中,这句话有了真实的体现——父母体贴子女,子女尽心尽力。
85岁的魏巧丽离休前是保俶塔小学的教师,其丈夫,今年87岁的黄健挺和她是同行。目前,两人住在余杭区的一间养老公寓里。他们养育了3个孩子,两儿一女。
每周末,大儿子与儿媳都会带来食材,给老两口“加餐”。儿媳妇煲汤,大儿子打下手,不一会儿,鸡汤煲好,饭菜上桌。“他们怕我不吃,剥好虾,去好鱼刺,看着我们吃下去。”魏巧丽说。
吃完,儿子儿媳麻利地收拾好碗筷,拖好地,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下午,他们陪着爱打麻将的魏巧丽夫妇玩几局,看着老两口出牌速度快,两人直感叹“思维敏捷,速度丝毫不输年轻人”。
小儿子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工作繁忙。小儿媳定居国外,小儿子每半个月会来带父母出去“搓”一顿。“附近良渚食街上的知味观、江南驿等,永旺城商场里的张生记等餐厅都吃遍了。”魏巧丽说,每次她和小儿子还有孙子在外吃饭,她都准备好买单的钱,可这钱没有一次花得出去。有时,她明明已经把钱给了服务员,可一不注意,付出去的钱便又神奇地回到了她的口袋。
“从来没买成一次单,可能是孙子用手机付款了吧。”魏巧丽虽然口中嗔怪孙子和服务员“串通”,却满脸都是溢不住的幸福感。
虽然小儿媳远在澳大利亚,可也邀请过魏巧丽、黄健挺去探亲游玩。“小儿媳每次回来总是给我带这带那,什么时尚的包包、首饰……她说要我做一个时髦的老太太。”魏巧丽一头微卷的银发,在白皙皮肤的映衬下,举手投足间也带着股优雅秀美的范儿。看来,小儿媳的“努力”是卓有成效。
不光如此,12月初,魏巧丽的小儿子和孙子还组织公司里20多名志愿者,自费租车,来教老年公寓的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对此,小儿子表示,为老年人做事是应该的,不该算经济账。
魏巧丽的女儿也是做企业的,手下管着600多号人。
“我和先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她给买的,最近还给我买了件石墨烯发热马甲,马甲内侧有个口袋,里面装着像电池板一样的东西,连上连接线,一按正面领口的按钮,衣服就自动加热,暖和得不得了。”魏巧丽一边演示一边说,别人问她是什么牌子,她记不住,就把吊牌收在口袋里,方便给人看。
另外,知道魏巧丽在温州长大,喜欢吃海鲜,每逢老两口和家人过生日,女儿都会接他们到家里,女婿则会为其烧上一桌海鲜大餐,让他们一饱口福。
2015年,魏巧丽夫妇决定到住到养老机构,大儿子、女儿都纷纷出钱出力,予以支持。起初小儿子觉得父母住养老公寓自己没颜面,可后来也选择了尊重。“本来想把市中心的老房子留给孩子,可孩子们都说不要房子,最后房子卖掉来付养老公寓的租金。”
跟魏巧丽聊完,她还给记者露了一手,弹钢琴,拉二胡,样样行。“我有着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和幸福的晚年。家庭和睦,我很知足。”魏巧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