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往事

1952年
19岁的劳模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

  1952年

  19岁的劳模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

  本报记者 俞琪

  劳模,劳动模范的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

  1950年到1960年,新中国举办了四届劳模表彰大会。“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农业劳模申纪兰等著名劳模都诞生于那个年代。

  84岁的沈开基,曾作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参加了195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

  19岁到北京参加观礼

  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那一年,沈开基19岁。

  1952年5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的头版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幸福的味道说也说不完——访问上海劳模代表沈开基和徐凤英》。文章里,沈开基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北京去参加观礼,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而我为人民仅仅做了一点点小事,人民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

  沈开基为何能成为劳模,获得这些荣誉?在沈开基十四五岁的时候,因为父亲是西服店的裁剪师傅,认识一位常去做西装的老板,于是便被介绍到上海天一汽车行工作。在汽车行,他主要是做销售工作,因为年轻肯干,业务完成得不错。

  当时,上海正在开展“五反”运动,也就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沈开基检举了当时他所在汽车行的老板,也是最初介绍他进入公司的那个人。沈开基记得,当时老板跟他说,自己给他介绍了工作,反而被检举,这是不是恩将仇报。沈开基说,作为员工,大家努力工作,公司的生意才能兴旺,作为老板才能赚钱,但老板却逃漏国家税款,所以他必须站出来。

  此后,沈开基还参加了上海市节约检查委员会“五反”检查队。

  火车开了7天7夜

  与陈毅同坐一个车厢

  沈开基还保存着当时参加观礼的一份劳模名单。全国共有50人,其中,沈开基所在的华东区,共有工业劳动模范10人。

  为了准时参加五一当天的观礼,沈开基与另一名上海地区的劳模徐凤英提前出发,赶往北京。

  “那时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另一方面还担心国民党的轰炸。”沈开基说,当时火车过江需要摆渡,而且安排在夜间。每次过江只能运送4节车厢,所以需要火车头一直往返接送。

  “我记得火车开了7天7夜,从上海到北京。”沈开基说。

  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也与沈开基等人一起赴京,参加观礼,“他与我们坐在一节车厢,我记得他对我的劳模事迹有个总结,叫做‘严阵以待,不战而胜’。”

  在北京期间,除了观礼,沈开基与其他劳模也参加了联欢晚会、中餐酒会等活动。

  “没能见到毛主席有些遗憾,是朱德副主席接见的我们。”沈开基指了指他保存的一张合照,“我是倒数第二排最左边那个。”

  水泥销量不好

  调查找出原因

  大约1个月后,沈开基回到了上海。一回到上海,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有个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的机会,但因为女儿刚刚出生,担心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沈开基放弃了这个机会。随后,他从上海来到杭州。

  在杭州,沈开基先到杭州市委党校进行学习。此后,他在杭州的7个厂担任政府驻厂员,包括杭州汽车修配厂、久和电镀厂等,均为私营企业。

  “当时是为公私合营做准备工作,工厂的生产计划、对外签订合同、向银行贷款等,都需要经过我的审批。”沈开基说。

  杭州全面推行公私合营后,沈开基被派到杭州制动材料厂,担任公方厂长。

  此后,沈开基又到了杭州第二水泥厂,担任党委委员、经营管理科科长,主要分管供销、财务。

  “那时候厂里有个150号无熟料水泥销量不好,派我去开拓市场。”沈开基说,当时他带队花了1个月时间,跑了新安江、上虞等地调查。

  其实,当时浙江省内只有一家水泥厂,按理应该不愁销量。这次调查,也让沈开基发现了问题所在,“这种水泥强度不高,制作门槛也低,所以很多地方都是自己就地取材,从我们厂里买,运费太贵,不划算。”

  回到厂里,沈开基就把实际情况向上级进行了汇报,“这块的产量在当时还是比较大的一块,如果撤销,涉及到2000多名员工,情况比较复杂,各方分歧也比较大。”

  最终,在各方协调之下,还是决定将这一业务撤销,主要生产硬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水泥品种,“2000多名员工通过工业系统进行了分流安置,剩下1000名左右员工,继续生产。”

  沈开基说,他知道当时有很多人对他意见不小,但他始终觉得要尊重事实,“当时的情况就是生产越多,损失约大,我不能眼看着企业亏损。”


浙江老年报 往事 a0016 1952年
19岁的劳模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
2017-11-03 浙江老年报2017-11-0300005;浙江老年报2017-11-0300006;13047935 2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