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关注

我们都是“银辉”志愿者(上)

“甬耀银辉”唱响宁波 品牌传遍三江六岸

  我们都是“银辉”志愿者

  “甬耀银辉”唱响宁波 品牌传遍三江六岸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张建军 巩启才 罗勇勇

  在宁波老干部们的心目中,有一张无形的“退休名片”,上面都印着同一个名字——“银辉”志愿者。把这张名片“格式化”的创始人叫范福祥,是宁波市委人才办原副主任,他拿出一张白纸,比划道:“姓名是‘银辉’志愿者,单位是‘甬耀银辉’,岗位是‘发挥正能量’。这边还要有个自画像,写着‘我是资源,欢迎利用’。”说到这里,老范就开心地笑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想,范福祥说:“我们退休后出于自然法则成为了被服务者,但我们更愿意成为一个服务者、志愿者。为此,我们尤其感谢‘甬耀银辉’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志愿服务从个体行为转为组织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命价值。”这番话也道出了宁波市1万多名“银辉”志愿者的心声。

  老范口中多次提及的“甬耀银辉”,在宁波的老干部队伍里是无人不晓的品牌。“甬耀银辉”源于何处、起于何意?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俞小勋回顾了3年前自己刚到老干部局上任的情景。

  2014年6月,俞小勋刚到宁波市委老干部局上任,当时正值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之际,“这个时期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俞小勋开始加班加点,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全市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情况,列出了当时老干部工作的6组矛盾。

  为化解这些矛盾,俞小勋带领宁波市委老干部局推出了“甬耀银辉”这一老干部工作品牌。“光这个名字和图案我们就研究讨论了近两个月。”俞小勋介绍了名字的含义,“甬”为宁波简称,也是“永”的谐音;“耀”有耀眼、荣耀的意思;“银”代表老年人;“辉”即发挥余热,发挥作用。

  品牌创建之初,由于尚在摸索阶段,局机关处室之间免不了互相推诿,俞小勋说:“打造‘甬耀银辉’品牌是全局的工作,任何一个处室都责无旁贷。”如今,“甬耀银辉”已满3周岁,早已传遍三江六岸,全市有老干部志愿团队237个、服务基地176个,银辉志愿者超过1.35万人。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6 我们都是“银辉”志愿者(上) 2017-09-26 浙江老年报2017-09-2600005;13047367 2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