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一周年
浙江慈善交出亮丽成绩单
本报记者 俞琪
到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已满一年。截止8月25日,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中被认定为慈善组织的有91家,登记为慈善组织的有20家,总计111家,其中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有31家,居全国第五位。
据腾讯公益的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累计捐款的总金额和总人次均排名全国第四。其中,2016年度仅慈善总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达20亿元,民政系统接收的社会捐赠款物约为0.67亿元。
对于这些出色的成绩,上周五,浙江省民政厅召开浙江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暨“浙江十大慈善热点事件”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十大慈善热点事件:
1.浙江各类慈善、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G20峰会服务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上,4021名志愿者“小青荷”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代名词精彩亮相,他们服务于3760个岗位,车站、景区等299个服务点,累计服务时数19.4万小时,服务嘉宾5万余人次。
2.浙江10万“民间河长”善行义举参与“五水共治”
2017年7月,浙江河长制作为国内首个省级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在全民治水行动中,10万“民间河长”最为靓丽。浙江10万“民间河长”年龄跨度大、界别覆盖广,他们守护河塘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通过捐款出力护航“五水共治”。
3.“创新与融合”2016首届浙江助残公益峰会,开启“助残帮扶、创业创新”新篇章
2016年10月29日,“创新与融合”2016首届浙江助残公益峰会在杭州举行。以创业创新项目为主,为浙江社会企业,尤其残疾人的创业就业而专门进行的公益峰会,于浙江尚属首次。
解读:慈善理念更加成熟。《慈善法》是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政府、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关系,是开展慈善活动的根本遵循。
4.首批全省性慈善组织获得“慈善组织”身份,慈善组织法律属性得以明确
2016年12月5日,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浙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宁波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浙江千训爱心基金会5家被认定为“慈善组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浙江省首批全省性慈善组织。
解读:慈善组织更加规范。浙江是社会组织大省,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为慈善组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全省经各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近4.9万家,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8.56家;另有纳入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12.9万家。
5.宁波“善园”举行开园仪式,成为宁波慈善地标和中心
2017年6月17日,宁波“善园”开园。截至2017年8月7日,“善园”先后收到百余家企业、近万人次捐赠的善款和物品。在实体基础上,由“善园”众筹发起设立的善园公益基金会,通过善园网共实施了621个救助项目,募集善款10087814元,项目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吸引、发动了69万余人次参与公益帮扶。
6.大灾大难面前,彰显民间慈善救援力量的英雄本色
2016年9月28日,丽水苏村突发山体滑坡,义乌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公羊队等30多个社会组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2017年6月25日,兰溪遭受1955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浙江民安等20余支社会救援组织400多人星夜兼程赶赴兰溪,支援当地开展救灾工作。
7.困境和留守儿童成为关注的重点,公益慈善组织创新服务项目予以帮扶
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意见》,政府从政策制度层面上着力解决困境和留守儿童问题,各地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通过新颖的项目创新参与其中,探索落实儿童保护政策。
解读:慈善救助更加高效。《慈善法》实施以来,我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有效举措,进一步汇集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将慈善救助更及时、更全面、更灵活地覆盖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
8.浙江互联网慈善发展迅猛,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募捐渠道
浙江是互联网先行区,互联网慈善成为浙江公益慈善事业中一股巨大的力量。民政部公布的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浙江的淘宝网和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入围。数据显示,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有3.2亿淘宝买家参与了超48.1亿次的公益行动,募集了2.44亿元的公益善款。
解读:慈善参与更加多元。《慈善法》首次对互联网募捐行为作出了规范。我省作为互联网强省,充分抓住有利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慈善”的发展模式、增长形态和参与路径。
9.省委、省政府举行“第五届浙江慈善奖”颁奖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
“浙江慈善奖”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我省公益慈善领域最高奖,2006年8月设立,先后举办了四届。第五届“浙江慈善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后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开展的评选活动,共有120个在公益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获奖。
10.第三届“西湖论善”成功举办,“西湖论善”成为浙江公益慈善领域交流互动平台
2016年10月28日,第三届“西湖论善”活动在杭州召开。论题包括社会企业与慈善信托——社会“善”经济,慈善组织区域协同与合作——探索“慈善”共享价值,新型公益组织规范运作与现代化救灾发展。
解读:慈善文化更加浓厚。《慈善法》实施以来,我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慈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慈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