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养生

谨防登革热 防灭蚊子是重中之重

  立秋已过半个多月,高温依旧迟迟不退,雷阵雨经常来袭,蚊子也开启“癫狂模式”。最令人担心的是一种以蚊子叮咬为媒介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正进入高发季。

  省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醒:目前,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浙江以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传播登革热蚊子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至10时。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有以下症状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至15天,常见潜伏期为5至8天。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至40℃;发热时伴有疼痛,如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几天后面部四肢可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数病人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因此,有蚊虫叮咬史并出现以上症状的,要及时就医。目前登革热没有疫苗可预防,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只要及时治疗,都能治愈。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病人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防蚊灭蚊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目前,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蚊子从出生到成蚊,是离不开水的,小到一个瓶盖一个包装袋,只要里面的积水超过一周,都可能成为蚊子的滋生地。不经常用的井、养花草的水瓶、景观喷泉等地方也是蚊虫常见的滋生地。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每隔三四天换次水,或者养个鱼,或者放点灭蚊幼剂,或者让静止的水域变成流动水域等,就能行之有效的防治蚊子。

  另外,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封闭室内与外界的通道、使用蚊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蚊虫进入室内或对家人的叮咬。外出活动,可以穿长袖上衣长裤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暴露皮肤部分可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家中蚊子较多,影响了正常生活,也可以使用杀蚊气雾罐、蚊香等卫生杀虫剂进行化学灭蚊。但要注意及时开窗通风,防止中毒。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詹雅


浙江老年报 养生 a0016 谨防登革热 防灭蚊子是重中之重 2017-08-29 13046151 2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