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关注

80后假肢矫形制作师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80后假肢矫形制作师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姜艳

  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车间内,常常有数10副正在制作的假肢。空气中弥漫着略微刺鼻的石膏粉味。

  这里被称为全省最大的“造假工厂”,当然,这个“造假”是合法的,它是为了弥补缺憾,让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等原因造成伤残的患者能够重新站立起来,回归社会。

  10多个关键环节 手指也能以假乱真

  8月9日,记者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康复工程科见到了假肢和矫形制作师樊战强,他正在两三百平方米的车间里制作假肢。37岁的他毕业于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现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届假肢矫形器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已在中心工作了15年。

  现代假肢零配件由产品生产厂家生产,樊战强他们制作的主要是衔接残肢和假肢之间的接受腔。“不过,你可别小看它,这最考验假肢制作水平。”樊战强说,这其中有取型、灌型、修型、做内衬套、抽树脂、切割、打磨、组装对线、静态试样、动态试样、包装饰套、成品等10多个关键环节。

  “取型是制作假肢的基础,修型则是比较关键的一环。” 樊战强说,每个人的残肢特点都不一样,取型时测量要准确,修型时更要尽量还原患者的残肢形状,受力和免荷部位要做到准确无误。边说,樊战强把处理好的石膏模型固定在工作台铁架上,开始修型。

  只见石膏上突起的地方都被红笔画上圆圈,圆圈内还打了十字。“ ‘十字’是表示突起的最高点。”他一会儿拿起圆形锉刀在石膏模型上锉几下,一会儿又换成半圆锉刀,反复锉了多次后,他拿来皮尺测量模型的尺寸和取型时的尺寸做对比,之后又拿石膏碗往里面放水和石膏粉,换上石膏调刀,适当补抹。“这是让不能受力的地方免负荷,对其进行保护。”此时的樊战强,颇似一个雕刻者。

  被修好的“石膏腿”将被用于树脂成型,接着切割打磨后就完成了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接受腔再与关节等组装、对线、反复调整,最后经过康复训练使假肢真正成为肢体残疾人身体的一部分。

  在墙角的大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假肢成品。“不光是腿,手指断了,也可以装上假指。”樊战强说,他做过下肢高位截肢的假肢,也做过无名指上的一截假肢。记者注意到,假指虽然小,但指纹、皮肤颜色、指甲大小与真指都十分相似。

  化身“心灵导师” 帮患者迈过那道坎

  看着樊战强工作,觉得他时而像一个雕刻者,如工匠般专心打磨,而他嘴里吐出的“髋关节”“软组织可以受力””三点力原理“ “免荷”等专业名词,又会让人觉得他像是康复治疗师,而有时,他又像一名心理咨询师,专业耐心,打开患者心结。

  当天上午,长相清秀的徐姑娘在其母亲陪伴下,从衢州江山赶到此咨询安装假指事宜。原来,徐姑娘在工厂上班时,右手中指和无名指被机器压伤,无奈截指。咨询中,徐姑娘不怎么说话,左手抓着右手的残指,抽抽搭搭地啜泣。一旁的母亲说,事情发生不到半个月,女儿不肯出门,也不愿跟熟人打招呼。

  樊战强很温和地安抚道:“别太伤心,你这种情况是可以安装假指的,戴上假指之后,不仔细看也不容易看出来,对手部整体的功能影响不大。”边说,他还边拿出了许多假指头,告诉哪些比较适合她。

  徐姑娘觉得假指跟自己的肤色不一样,很难接受,又低下了头。见此,樊战强说,每个人的指头都长得不一样,皮肤颜色也会变化,假指确实做不到100%以假乱真,他建议徐姑娘再多方了解下。

  她们走后,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建议徐姑娘在这里安装假指。樊战强解释:“因为这位姑娘刚截肢不久,心理创伤严重,获悉可以安装假指,会马上对假指的期望值过高,当看到现实和理想有差距,一时不能接受,所以这时,也并不适合马上劝她在这里安装,而是要帮助她抚平心里的创伤。”

  樊战强觉得,制作假肢或矫形器,最难的不在技术,而在于让患者能迈过心里那道“坎”,接受自己的现状和康复方案。

  “经常碰到我花了好几天做好的假肢,跑到患者家要给他安装,患者却突然变脸,怎么都不肯穿戴。”樊战强感叹,这时就需要不断地安抚、解释,再用一些有相似经历的患者故事鼓励他,慢慢疏导。“这时,话不能说得直接,还要让他接受你的建议,的确不易。”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在辅助器具制作室,樊战强和其他6名假肢制作师一年要制作约上千条假肢,争取让每条假肢与需要的人适配,帮助上千个残疾人重塑身心,提升生命质量。让樊战强最高兴的事,就是原来坐在轮椅上或是拄着拐杖进来的患者,装上假肢,或是配上矫形器,经过康复训练后,独立走出去。

  几年前,绍兴一位40多岁的农民不小心从铲车上摔落,导致截瘫。当时,是坐着轮椅过来的。这位患者受伤严重,身体状况并不好。但在他和康复治疗师的共同努力下,有着极强意志的患者,在40℃的高温天里,每天凌晨4时起床,戴上矫形器,在没有空调的大厅进行康复训练,地上都是他洒下的汗水。就这样训练了近两年后,这位患者奇迹般的能自己走路了。“虽然步伐略微异于常人,可不需要矫形器了,这几乎是个奇迹。”

  2007年,樊战强遇到一个因车祸遭截肢的姑娘,当时姑娘18岁。遭遇这场变故,姑娘变得悲观厌世,还时常跟母亲吵架,且无论如何不肯安装假肢。樊战强和同事一面试着用言语开导她,一面请一些装好假肢的残疾人劝导她。经过一番努力,姑娘同意了戴假肢。最后,在制作时还特意选配了脚踝可调式的假脚,让姑娘可以穿上高跟鞋。

  后来,樊战强听说,这位姑娘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再后来,姑娘自己开了小店做起生意。“让他们能够可以生活自理,或是有生存能力,这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樊战强说,制作假肢,不光要靠精湛的技术,更要有一颗为残疾人服务的心。

  装一次假肢,取型、试样、调整和装饰,他们至少要跑3趟;一年中,他们有1/3以上的时间都在下基层,为偏远地区的残障人士送服务上门。

  也正是如此,残障朋友们给他们取了个外号——老百姓认可的“造假”工程师。


浙江老年报 关注 a0002 80后假肢矫形制作师
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2017-08-18 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05;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09;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10;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11;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12;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13;浙江老年报2017-08-1800014;13045711 2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