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人物

老记者追忆冯根生:
他把自己看得很小

  老记者追忆冯根生:

  他把自己看得很小

  本报记者 余晓叶

  江南药王、国药工匠、功勋浙商、改革常青树……众多称号集于一身——冯根生,中国青春宝集团的创始人,4日4时16分,溘然长逝,走完了83年的人生旅程。

  冯根生去世后,各界缅怀。和他相识20余年,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单友良说,冯根生的一生没有留下遗憾,在他身上看不到明显的缺点,和他相处的日子里受益匪浅。

  他不在办公室办公

  单友良曾经是《浙江日报》的记者,刚接触到冯根生时是1996年。那一年,冯根生的青春宝集团兼并胡庆余堂。单友良对冯根生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采访,出了一篇5600多字的特稿。

  单友良说,冯根生从来不在办公室里办公,只有在需要招待客人时才会待在办公室。另外,他也不喜欢开会,觉得那是浪费时间。集团里除了一年一度的年会,平时是看不到他开会的。“他每天都在集团各个办公室里转,有事情就在电话里或者员工办公区域直接布置,从来不叫人去办公室里谈话。”

  冯根生非常省事,他没有秘书,集团里也没有专门负责文字宣传的人。“每年,他会把各大媒体对他和集团的报道汇集成册。”单友良开玩笑道,我们这些记者就是他的秘书。

  单友良从《浙江日报》调到《今日早报》工作时,经常给青春宝集团写文案。“他要求非常高,每一篇稿子都逐字审查,如果有错误的地方会痛骂我。”

  有一次,因为没有中药理论基础,单友良将青春宝片里面的6味药写成“全是野生的”。冯根生看后很生气,拍桌子骂,表示这些药并不全是野生的。“他实事求是,虽然狠狠骂了我一通,但我觉得被骂其实是关系亲密的表现,被骂之后,我的工作做得更好了。”

  他是优秀的“段子手”

  单友良和冯根生相识20余年,用现在的话说,冯根生就是单友良眼中的“男神”。“他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是非常优秀的段子手,和他在一起一点也不枯燥。”

  单友良说,冯根生简直就是语言大师。口才非常好,讲话也很有艺术。“他出门演讲从来不用准备稿子,平时和他聊天也能学到很多,他能把一件小事讲得绘声绘色,很有画面感。”

  在冯根生面前,拍马屁讲虚话是行不通的,谈到工作内容也要做好准备,因为他随时可以找到你话里的漏洞。“我有一次在他面前讲了一个道听途说的事情,直接被反驳了,听了他的解释才发现那件事情是虚假的。”

  在单友良的记忆中,冯根生到哪里都愿意给你讲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我遇到问题总喜欢向他请教,而他也从来不敷衍我,都会很认真地教我。”

  他谦虚又接地气

  单友良说,冯根生非常谦虚又接地气。

  有一年,《今日早报》和省慈善总会发起一个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青春宝集团出资20万元。在当天的活动上,冯根生应邀出席讲话,他向学生们介绍了《今日早报》和省慈善总会做了哪些努力,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

  从头到尾,对于自己和青春宝,冯根生只字未提。当时,单友良觉得很吃惊,就问冯根生这是为什么。冯根生伸出右手,将大拇指抵在小拇指的指尖上说:“我把自己看得很小。”

  这件事对单友良来说印象很深刻,他被折服了。

  还有一件事,单友良一直没有忘记。

  有一年,胡庆余堂在嵊州开设分店时,当天晚上活动结束后,有人提议去吃夜宵。找了很久,只找到一家很脏乱的小店,餐具看起来也是脏兮兮的。单友良当时想,冯根生不会同意在这里吃夜宵的。没想到,冯根生很自然地走进小店,随后,很自在地坐着啃起了玉米。

  “当时我感到很震惊,一个大企业的老板竟然愿意在这样的小店里吃夜宵,而且很从容。”单友良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的人,和他在一起真的受益匪浅。


浙江老年报 人物 a0004 老记者追忆冯根生:
他把自己看得很小
2017-07-07 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05;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08;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09;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10;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11;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12;13043962;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13;浙江老年报2017-07-0700014 2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