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20年 急性子的他变安静了
组织病友圈、开开网约车,生活和常人几乎无异
换心20年 急性子的他变安静了
组织病友圈、开开网约车,生活和常人几乎无异
6月19日,浙江省首位接受心脏移植患者已术后生存20年。他的名字叫钱长法。
时间回溯到1997年6月,家住杭州百丈井社区的38岁钱长法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医生告知他,扩张型心肌病已到了终末期,心脏比正常人扩大近3倍。要活下去,惟一的途径就是换心。最终,钱长法选择了手术。6月19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严志焜教授、许林海主任、朱理主任等医务人员,将一颗健康的心脏成功移植到了他的胸腔,使其开始崭新的生活。
勇敢两越生死关
2009年3月底的一天,钱长法无意中摸到其右颈部有两个肿块,约有小核桃般那么大小。他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严志焜教授。肿块穿刺结果提示:幼稚淋巴细胞25%,之后经多种检查最终的结果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
考虑到钱长法是心脏移植者,医院多次组织心胸外科,血液科、心内科等学科大会诊,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当年11月初,经6次联合化疗后,钱长法各种指标检测均已正常,他又一次越过生死关。
换心之后的他改了性子
钱长法切除的有病心脏制成标本,一直陈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实验室,有时候,钱长法还会到医院看看自己泡在药水里的旧心脏。原来的血水都已经排光了,但还是有正常人心脏的两倍大小。钱长法说,每次看到这颗旧心脏,再摸摸自己胸膛,感受里面跳动的心,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其实,没有换心之前,钱长法是个“急性子”,甚至有点暴躁,但换心后,他“安静”了不少。
上世纪90年代,心脏移植还是件稀罕事。好奇之人及需要心脏手术(包括需要心脏移植)的人与家属千方百计找到他,各种问题一齐涌来,钱长法现身说法,解答得口干舌燥。很多次,他还专门到医院,对即将手术的“后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勇敢面对。
钱长法说,很乐于这样做,自己经历了生死之痛,知道术前病人和家属的心情。现如今,他和多个“后辈”建立朋友圈,还邀请医生参加,每年碰头见个面,交流生活方面的体会和经验、相互鼓励。这个“朋友圈”内的人大都生存了15年于以上。
移植后更得有个好心态
“除了现代医术,钱长法能‘长寿’,和他乐观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一些人移植后因为情绪起伏太大,没能够挺过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徐鹤云教授说。
钱长法术后第3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因病尿毒症去世。中年丧偶,钱长法当时几近崩溃。几年后,经人介绍,钱长法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是个性格平和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认识前,介绍人就跟她讲明钱长法是个换心人,但她并没有在意,只是悄悄到医院咨询了专家,得知换心人和正常人一样,便同意见面了。如今,夫妻俩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快乐和实在。
为了生计,钱长法在自家一楼开了一个废品收购站。虽然这一条街开废品收购站不少,但他肯出力气为人和气,生意不错,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
前几年,活累利薄,钱长法将废品收购站关了,开起了网约车。“最初那会儿每月轻轻松松一两万元。”不过钱长法说,钱少点不要紧,身体好才是最幸运的。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宋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