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亲情

家里老人说方言
宝宝学话怎么办

  家里老人说方言

  宝宝学话怎么办

  本报记者 苗露

  最近总看大学同学在朋友圈里抱怨一件事,多看几次后,自己也有了些想法。

  事情概括起来其实挺简单,同学小许的儿子今年都1岁半了,开口说话时却还是说不出几个词。小许说自己和丈夫平时与他人沟通都挺好的,怎么到了孩子这边就不行了呢?她想了半天,还是把原因归结到家中老人身上了。

  “他们都说方言,孩子一定是混淆了。”小许如是说。

  家庭常用语不止一种

  孩子迟迟不发声

  小许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妹子,说着一口好听的吴侬软语,跟丈夫是在大学时认识的,毕业后两人留在杭州本地,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小许的丈夫老家在甘肃,由于小许听不懂甘肃方言,丈夫与她一直用普通话沟通。带小许回家时,丈夫也总是充当“同声传译”,因此小许与公公婆婆之间沟通还算顺畅。

  孩子出生后,公婆时常会来杭州小住。小许与丈夫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特别是小许工作地点距离家远,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孩子都跟着公婆过。

  “老人不太会说普通话,即便说了也不太标准,孩子正好是学话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听多了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造成了混乱?”小许说,自己的这个经历并不特殊,她的朋友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小许的朋友是南京人,儿子彬彬今年两岁。比起小许家,彬彬家的语言环境就更复杂了。

  彬彬家一共有4个老人,每个老人都说一种方言,一个家庭就起码有4种方言,并且老人都只会说方言,不知是不是这一来二去把彬彬绕糊涂了,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还没开口说话。

  小许说,朋友带孩子去看过医生。医生表示,9个月至1岁半是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家里语言环境太复杂可能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如果家里有2至3种方言,孩子学习起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人多口杂,方言太多,的确可能导致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该学哪一种语言。

  “双语环境”有利于孩子学习吗

  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

  “以前看《爸爸回来了》,就特别喜欢李小鹏的女儿小奥莉。她不仅会说中文,英语也说得好,这两个语系之间的差异可比普通话跟方言大多了,怎么就不能学了?”在杭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5年的罗格告诉记者,她家孩子说话就很早,虽然家中老人也跟孩子说方言,但她与丈夫完全没有担心过孩子会混淆两种语言。“发音方法都不一样,只要好好教,孩子都能学会的。”

  事实上,1岁以上的孩子们进入了语言敏感期,需要一个认知和辨识的过程、需要观察和消化更多词汇,并通过辨认物体和大脑产生关联,这的确会比只接触单一语言,需要更久的时间。当孩子词汇储备不够,就会出现说话晚、说话慢、嘴跟不上脑子,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倒退”,孩子会更熟悉其中的某一种语言,有时候讲一种时,也会混入另一种语言的词汇,但过段时间,孩子就会明白两种语言的不同,可以很好区分开、运用和交流,而长期看,孩子会更擅长其中一种。

  那么,如果处于一个有方言的双语环境,长辈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一个人尽量说一种语言。比如老人说方言(尤其比较难懂那种),爸爸妈妈就尽量和孩子说普通话,这样孩子不至于同时混淆语言和人。

  2.直接交流胜过音频视频。想要让孩子对哪个语言的感知力更强,就让孩子多接触人,而不依赖音频。就算放英文动画片、音频,也要和孩子多多交流解释,孩子对人声的辨认和认知,会更强,更有助他们输入语言的小种子。

  3.多多鼓励孩子。如果孩子出现卡顿、混淆、或是因为讲方言被其他孩子排斥嘲笑,一定要及时的安慰和共情,不要挫伤孩子学习语言的热情。


浙江老年报 亲情 a0011 家里老人说方言
宝宝学话怎么办
2017-06-16 浙江老年报2017-06-1600005;浙江老年报2017-06-1600006;浙江老年报2017-06-1600007;13043083 2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