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废水湖华丽转身为省级生态湿地公园
碧水清波 带来生态红利
昔日废水湖华丽转身为省级生态湿地公园
碧水清波 带来生态红利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叶楠
乡道往右,沿着一段苏式园林院落的围墙笔直走,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右边澄澈的水域吸引。穿过一个牌坊门楼,更大一片湖水映入眼帘,再走几步,喷泉上的水滴灵动飘洒,清澈透明的水底,水草摇曳生姿。一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里是南北湖省级湿地生态公园。
南北湖,位于安吉县天子湖镇南北湖村,整个湖泊群由300多个小湖泊、鱼塘组成,占地面积约1800亩。它是安吉县唯一一处天然湖泊,分布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
废水湖蜕变成清水湖
跟安吉许多靠山的村庄不同,南北湖村是典型的平原斗区村,斗提环抱大半个行政村,全长为6.5公里,村内有“南湖”、“北湖”两大湿地型淡水湖。
南北湖村所在天子湖镇以工业闻名,南北湖又是镇里的传统农业区。“四五年前,沿水而居的村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养鱼养虾的水,都直接排入南北湖,导致富营养化污染,水常常是黑绿色的。”南北湖村党支部书记李爱芹说。另外,在镇内截污纳管工程还未完成时,由于南北湖地处下游,居民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排入湖,加重了湖水的污染。
近几年,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南北湖水质得到较大地提升。通过农村生活治理工程建设,截断了生活污水入河的途径;同时,为了避免湖泊再遭富营养化污染,镇里叫停了沿线水产养殖行业。
2015年,南北湖入编安吉县林业局的《安吉县湿地保护规划》,这意味着保护南北湖即将提上议事日程。
李爱琴说,在安吉县林业局和水利局的支持下,通过“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再配以增氧措施的方式,达到了水体净化的效果,目前南北湖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II类水是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环境变好 幸福指数节节高
水质好了,村民们也被带动起来。南北湖村老村支书自己设计了“徽派+园林”风格的亭台楼阁,布置在湿地公园周边;村民自发提供、寻找老砖、老瓦、老石板、老石磨等建筑材料;最后,村里的木匠、石工一起出力建成了占地180亩湿地公园。
今年3月,在浙江省公布的第二批省重要湿地名录上,安吉县南北湖省级湿地公园榜上有名。园内还吸引了黄嘴白鹭、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此“落户居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菱也在此生根发芽。据了解,园内共有公园内动植物资源325种。
“水好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村里组织了巾帼服务队,经常去湖区打捞垃圾,做好保洁。”南北湖村委主任黄凤娟说。
当天,有游客在此拍婚纱照,也有专程来游玩观赏的。“我从梅溪镇来,这里的水很干净。”30岁的李梅秀带着儿子玩得很开心。
61岁的村民李桂芬和几位邻居正在一块绿化地上清除杂草,她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由衷地满意。“现在家门口就有湿地公园,小孩子不出村也能找到玩乐的地方。热了有凉亭,找熟人聊天,吃好晚饭,来这里散步,真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不是,村里家家垃圾都分类,厨房垃圾还能变成有机肥料,村庄变漂亮了,我们心里也觉得舒坦了。”村民余有娣说。
优质环境带来生态“红利”
不光是南北湖省级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在南北湖村,你会看到特色石板路、围墙、门亭、廊亭、水墨画、节点小品等精心设计的景观细节,赏心悦目。
“作为天子湖镇第一个精品示范创建村和安吉县首个平原斗区创建村,无论从镇一级,还是村层面,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李爱琴说,南北湖村是由3个村合并而成,村与村之间分属不同方向,难以形成环线;平原斗区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差,难以改造出彩。
村委会班子探索精品示范村的创建,通过3年的摸索,最终南北湖村形成了“一村、一园、一带”环状旅游带的格局,即一个精品自然示范村、一个南北湖湿地公园、一个村和园两点串起的环状旅游带。
当然,作为拥有水资源优势的南北湖村,也下定决心做足水的文章。
“一方面,要继续生态修复,健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要将生态优势放大,吸引游客休闲游憩,将其转化成发展经济的动力。” 天子湖镇副镇长康敏良说,水环境的提升、水景观的建设,之后还会给南北湖村民带来生态“红利”。
康敏良介绍,目前镇里已经接洽了乡村生态旅游方面的工商资本,争取用5年至10年的时间,把南北湖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具有浙江平原地区特色的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国家示范点,集湿地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引导村民发展精品民宿、农家餐饮、瓜果采摘等旅游业态,完成村内的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