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阳气要如婴儿一般呵护
气温恒定15℃后再减衣服
初生阳气要如婴儿一般呵护
气温恒定15℃后再减衣服
最近,去年开设的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的门诊量有所增加,不少人都是来看“亚健康”的。“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的“治”,就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这样的观念越来越得人心。春寒料峭的季节,应该如何适应时节养生?如何像古人一样起居饮食呢?
春天的阳气好好保护
杭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陈海玲说,“亚健康”状态从中医上来讲,其实就是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失和,原因很多,如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情绪、气候变化等等。
春天本是升发的季节,阳气在慢慢旺盛。古人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逆之则伤肝,夏而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可以睡得晚一点,起得早,去户外活动,但要注意保暖,可以缓慢地活动,不宜大汗淋漓。
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是贯彻始终的调理原则。这段时间,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增甘少酸、多吃蔬菜、多喝粥。饮食有寒、热、温、凉、平五性和升、降、浮、沉四态。春分以后可以多吃平性食物,如山药。在吃海鲜、豆芽、木耳、空心菜等凉性食物时,佐以葱、姜、蒜类温性调料,减轻食物的寒性。
也可以在吃韭菜、大蒜、姜葱等助阳类菜肴时,配以蛋、肉、鱼类等滋阴之品,来克制食材升发性,做到上下平和,阴阳互补。
穿衣原则上薄下厚
别这么早露脚脖子
早睡早起,防“春困”。实际上,春困不是病,是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而造成的。记住三句话:晚睡早起并午休、室内空气要通流、晨起信步漫行。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的道理。春季天气变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机体,使阳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春天在气温上升时,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如何做到适度呢?
“有些年轻人现在就已经穿起了9分裤,有的甚至穿起丝袜,就为时过早了。” 陈海玲说,要气温恒定在15℃后,再减衣服。春捂原则就是:松紧适宜气血舒,衣着宽松柔软暖、下厚上薄不顿减。她还建议,每朝梳头100下。因为春三月,每朝梳头100下,健脑明目固头发。
吃口春菜调理阴阳
春天的菜有不少,常见的有野苋菜。“野苋炒食,比家苋更美”,清代时的《植物名实图考》,就已经把野苋菜列为美味。除此之外,还有鱼腥草、菠菜、芹菜等等。
新鲜可口的春菜可以降火、疏肝、益脾、清肠通便,还对人体肝阳的过度升发有调节作用。特别适合内热体质的人食用。
下面再推荐一款民间常见的药食同源春菜——香椿。中医认为,香椿性平、味苦,具有健胃、理气、止血、化痰湿的功效。对中焦气机升降失和所致的食欲不振、胃脘胀闷、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来一碗香椿蛋汤。香椿芽6至8根,洗净后用开水焯烫,切成一粒粒。取两个鸡蛋,打入碗中搅散备用。将炒锅烧热,加少量菜籽油,放入香椿略炒片刻盛出。再烧热炒锅,加少量菜籽油,倒入蛋液,倒入适量沸水,再煮5分钟左右,加入盐、香菜、葱调味即可。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