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父母》引发年轻父母共鸣
陪孩子的时间
应求“浓度”而非“密度”
《周末父母》引发年轻父母共鸣
陪孩子的时间
应求“浓度”而非“密度”
本报记者 苗露
前段时间,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的《周末父母》正式收官,刘恺威饰演的于志远与王鸥饰演的赵佳妮这对小夫妻解除误会重归于好,赵佳妮也从一个软萌爱撒娇的萌妈成长为干练的职业女精英。
该剧颇让人称道的一点,便是在剧中设置了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现实: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孩子往往需要依托家中老人抚养,造成了两口子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是“周末父母”的事实。
或许是由于题材接地气,又或许是因为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这电视剧是播完了,观众们的讨论却没有冷却。
因为忙碌,陪伴成了“奢侈品”
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年轻的家长们总是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下班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不少人还会带着工作回家,在家里继续加班。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很多小夫妻没有了带孩子的精力,只能将孩子托付给两边的父母。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孩子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更是成了堪比定制奢侈品的“稀有品”。
《周末父母》中的主角,于志远与赵佳妮夫妇便是这样的例子,甚至将有些情节刻意放大,让观众看得哭笑不得,同时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比如剧中有个情节,妈妈赵佳妮因为长期没有和孩子沟通交流,造成自身与孩子的成长完全脱节的情况。当被人怀疑是“人贩子”的时候,赵佳妮也因为不知道儿子的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落入百口莫辩的窘境。
两位主人公面对家庭事业双压,有过困惑疑虑,有过不安斗争,这样的细节,在这部电视剧里还有很多。不管是夫妻之间的婚姻情感冲突,还是关于房子、车子的物质问题,抑或是职场中尔虞我诈的竞争常态,该剧无不将一个个现实性的问题摆在观众的眼前,娓娓道出当下中国式的家庭百态。
“看到轩轩再也不用做周末宝宝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杭州姑娘小赵一路追剧下来,最关心的便是男女主人公的孩子——轩轩的命运。
《周末父母》大结局中,赵佳妮知道了丈夫默默为她付出的一切。深受感动的同时,她对自己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丈夫和孩子的行为自责不已,两人误会也因此解除,夫妻二人决心从头再来,轩轩自然也走出父母离婚的恐惧,告别了周末宝宝身份。“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不管是夫妻之间的相处,还是与孩子的互动,都能给人一些启示。”小赵说。
陪伴时间少
互动“浓度”来补足
小赵的观剧感想也代表了大多数观众的心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经提出过一项数据,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至70%。
如此看来,“周末父母”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不能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长们该怎么做才能不与孩子的成长脱节,避免成为“一问三不知”类型的父母呢?
“其实时间长短并不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陪伴的质量。”杭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宋健男表示,当前“周末父母”成为无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想要维持“高密度”的陪伴并不现实。既然平时很难抽出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年轻父母在周末回家时,就更应该注意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与方法,让周末的陪伴时间成为“高浓度”的有效互动时间。
“回家的时候最好不要马上过问孩子的学习与作业情况,可以适当带一些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或是小零食,先和他们做些简单的互动,等气氛融洽了,再过问学习等情况。”宋健男说,家长不妨把孩子当成“客户”,回家前先思考一下,如何“投其所好”。回家之后马上询问学习也不是不行,只是会让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认为家长回家只是想“监督”他,而并不是想要回来“陪伴”他。“陪孩子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做点互动小游戏都可以,但是家长应当尽量收起工作相关的事情,也不要回家只盯着手机。既然人回来了,就专注地陪伴孩子,增加互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