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近易近视”背黑锅
近视细胞才是“罪魁祸首”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叶秋玲
“看书近易近视”背黑锅
近视细胞才是“罪魁祸首”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叶秋玲
“不要趴着看书,眼睛会近视。”这句话你一定很熟悉,但最新研究发现,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另有其人”。
就在这个月初,发表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人眼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与近视发生发展有关的新细胞,当该细胞出现功能性障碍时就会致人近视,而这类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儿童长期处于室内活动,远离自然光线的时间有直接关联,也就是说近视发病与各种“宅”有关。
室内光或能导致近视细胞功能异常
研究者最新发现的视网膜细胞对光非常敏感,其能够控制个体眼睛的生长和发育,如果细胞指挥眼睛向长生长时,图像就不会聚集在视网膜,从而就会引发近视;而儿童发育期间,眼睛往往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停止生长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知道视网膜中含有一种特殊信号能够将图像聚集于眼睛中,不过,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眼睛中哪些细胞能够携带这种信号,他们暂且将这种细胞命名为“ON Delayed”。
日常生活中,室外的太阳光的光谱是比较均匀的,因此在室外看任何东西都会比较“省力”。而室内的光谱有着较高的红绿对比,人在看东西时就需要激活眼中的一群光感受器,此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ON Delayed)或许就会被这种模式过度刺激,从而引发眼睛异常过度生长,最终引发近视。
研究人员利用微型玻璃电极来记录小鼠视网膜细胞中的电信号,同时在数字放映机中展现出眼中的光学模式变化;下一步研究者的目的就是在新发现的视网膜细胞中寻找特殊的基因,随后再在小鼠模型中开启或关闭该基因的表达来诱导或治愈小鼠的近视。
600名山区学生竟无一例近视
有报道显示,60年前中国13-20岁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只有10-20%,而如今高达90%。城市孩子由于学习压力与室内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等原因导致了近视患病率快速增加。
就在2年前,浙江省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学硕士侯立杰随“校园视觉关爱”视觉健康公益行动深入安徽金寨县青山镇两所山区学校进行视觉筛查。结果令他和同事大吃一惊:两所中小学近600名学生竟未出现1例近视。
联想到最近的研究成果,侯立杰有感而发,发了微信。他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孩子们只要一下课就会跑到操场上玩耍,个个皮肤晒得黝黑。他还发现,因为条件不好,有些教室的窗门都没有玻璃,阳光大多直射进教室,几乎不使用室内照明。此外,孩子们的课外作业也很少,几乎没有人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
同样是在西湖区某中学的初二年级某班的视觉筛查中,全班50人,竟然几乎都是近视。“他们经常在室内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且下课后基本上都在教室内,不怎么出去。”
户外运动:最不花钱的预防近视方法
就像是慢性病一样,近视只能矫正,不能治愈,重在预防。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来预防近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Ian·Morgan和中山大学何明光教授曾研究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3年后近视发生率下降10%;台湾长庚医院吴佩昌的研究,每天增加80分钟户外活动,1年后近视发生率下降9%。两个研究都说明,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那么,为什么室外光线能预防近视?有一种说法,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瞳孔缩小会使景深加深,使得成像更加清晰;强光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再者,户外光是动态光,眼睛始终在调节和运动。室内光基本是静态的,使得眼睛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现在发现了“近视细胞”,我们可以认为,相对自然光来说,室内光谱比较单一,分布不均匀,这种室内光源会过度刺激“近视细胞”,导致眼轴发育过长,发生近视。正常成年人眼轴长度是24mm,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就会增加300度。
目前专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个小时。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间断性的暴露可能比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效果可能更好。台湾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短时间暴露,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暴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