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享-喜乐

半路出家学竹艺
酒壶竹亭皆怡情

  半路出家学竹艺

  酒壶竹亭皆怡情

  本报记者 苗露 通讯员 许乾虎

  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上,有一个被深山环绕的寺坪村。

  空气清新的早晨,69岁的村民葛秋法都会去屋旁的一个小竹亭里坐坐,看看周边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殊不知,这精致的竹亭,竟是出自葛秋法本人之手。

  零基础的竹艺工匠

  葛秋法以前当过农机管理员,也开过拖拉机、三轮车,对于需要动手的活儿,他一直挺拿手。

  前几年,农闲在家的葛秋法去自家后山那片竹林逛了逛。琢磨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葛秋法便想做点感兴趣的事。于是,葛秋法把目光投向了竹制工艺品。

  其实,葛秋法开始研究竹艺的时间并不长,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左右。喜爱戏曲的他,最初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电视里的戏曲表演。

  “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些,都是看样学样,自己玩玩。”葛秋法说,他是照着电视里戏曲道具的样子,依样画葫芦,也没请教过什么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人琢磨。没想到,研究来研究去,还真的做出了有模有样的东西。“其实脑子里都有这个东西的大致构造,所以下手时比较有信心。”

  从酒壶到亭子 巧手只因“有爱”

  说起葛秋法的亭子,街坊四邻表示,平时得空的时候,大伙都会去亭子里乘凉。葛秋法如果请客,也会邀客人去那边坐坐,聊聊家常。

  “那个亭子我做了30天。”葛秋法说,他看庭院空落落的,便一直想在院子里添置点东西。后来为了能招待更多客人,他萌生了做亭子的想法。和以前一样,他先在脑中勾勒了大致的形状,然后从各类电视节目中获取灵感。在大框架打好之后,葛秋法还给亭子镶嵌上竹花,将屋檐设计成琉璃瓦状,并在亭旁种上鲜花,使得本就小巧的亭子更加精美。“有个亭子,又能让客人们坐着聊天,又能美化环境,挺好的。”

  当然,除了竹亭这种“大块头”,葛秋法的小件竹制工艺品也非常精致。

  他的家中,一进门就能看到两张明黄色的竹椅;竹亭中设置了一张竹茶几和两只竹制的花瓶;最让葛秋法自豪的,是一把由6个大小有序的竹节片镶嵌成的龙头酒壶。

  据说,这个酒壶是今年3月制作的。当时,葛秋法收集好竹材,只花了3天时间就制作完成。之所以叫它“龙头酒壶”,是因为酒壶斟酒管口的壶嘴被雕琢成了睁眼的龙头模样。一眼看去,好像一条活灵活现的龙正在吞云吐雾。

  葛秋法自制的竹制品,常常被朋友拍照上传到朋友圈。有人专程上门找他,愿意花钱订制,但被葛秋法婉言拒绝了。“这是我的业余爱好,没想着用来赚钱。”


浙江老年报 享-喜乐 b0003 半路出家学竹艺
酒壶竹亭皆怡情
2016-12-02 浙江老年报2016-12-0200007;12988003 2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