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城事

开了10年的古籍书店 每周只营业3天
小车库变身“大”书店
店主囤书按吨计

  开了10年的古籍书店 每周只营业3天

  小车库变身“大”书店

  店主囤书按吨计

  本报讯(记者 曹漫)最近,常有老人跟记者反映,现在书店里的书包装精美,但价格真是让人望而却步,一本书的标价一个不小心就能蹿上四五十元的高位,节约惯了的他们不舍得买。还有人想找一些古籍资料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原版书,发现并不好找。刚巧,有位读者为大家推荐了杭州一家小有名气的古旧书店,说那里不但有许多古籍,价格还便宜。真有这么神吗?记者这就去探个究竟。

  这家名为“杭州沈记古旧书店”的旧书铺位于体育场路民航售票处后面,天巢花苑一楼。推开门,一股带着年代感的墨香扑鼻而来,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满满的书、书、书!《宋学研究集刊》、1977年的《林语堂文集》,1987年的《人民画报》,1988年的《杭州地方志》……那些上了年代的好书应有尽有,店主还贴心地给书本们标出了3折、5元、8元等字样,最便宜的书只要1元。

  “我喜欢书,卖书就当玩。”店主沈界平说,毕业于杭大中文系的他,从1971年参加工作起就开始定期买书,2001年从单位退休后,便寻思着把自家车库改成了书店。起初,他的书店每天营业,但基本都只开半天,最近,他把营业时间改成了每周五至周日8时至14时,其余时间用来整理书籍和休息。

  记者逛了一圈,选了5本书,付了20元。觉得便宜的同时,记者发现一个多小时里,书店只有两名顾客。而坐着翻看《世界未解之谜》杂志的沈界平,并不多言。旁边的老顾客透露,老沈的藏书有几百吨,在杭州旧书收藏圈颇有名气。

  沈界平说,书店里只有5000册藏书,而他实际藏书量有5万册,约300吨。这些存货都在杭州市区、余杭等处的仓库。大多数明清时期的二手书,他还托人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卖。前几年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专门请了几个人帮忙打理。

  “许多咖啡厅、服装店和茶吧装修都找我订书,我简直成了个卖装潢材料的。”沈界平说,他并不是只卖旧书,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卖各类套装新书。

  沈界平说,有时候遇到大笔生意,他卖的书大都按“吨”或“米”算。7年前,他应华浙广场一位老总的要求,给其办公室书柜配书,当时一共配了11米,费用是2.8万。最近,那位老总准备把公司迁至上海,书不便携带,临走前,问他是否回收。得知书基本没动,沈界平又以5万元的价格收了回来。

  这么多书从哪里来?“收废品的、旧书的,或是些大学教师藏书大户,有书会打电话。”通常,沈界平骑上自行车就去了,碰上下雨,他就打车去收书。

  虽然沈界平时常买卖二手书籍,但是也有一些“宝贝”,他说什么都不会卖。“我比较喜欢史料,再高价钱也不卖。”


浙江老年报 城事 a0004 开了10年的古籍书店 每周只营业3天
小车库变身“大”书店
店主囤书按吨计
2016-12-02 浙江老年报2016-12-0200005;12986243 2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