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法:仁术仁心
王来法:仁术仁心
本报记者 徐小翔
当医生把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凝神诊脉时,很难想象还有哪一个医学动作比这更能表达对人的关爱。
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凝聚了诸多情感、体验、交流的人性内容。那么,一个幼小饱受贫病折磨而自学成才的医生,在临床诊病时更会有一种切身的感悟,一直从事胃胆病研究的王来法就是这样的医生。
儿时家境贫困
使他更有一颗善心
采访王来法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约定的时间到了江南胃胆病研究所,王来法正忙得不可开交:一大堆等候诊断的病人,一大叠堆放整齐的病历。见了我,王医生满脸歉意地笑笑,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不过,无论多忙,王医生始终笑容和煦,医嘱细致。一位病人抓药时发现钱没带够,想到王医生那里重新开方,王医生挥挥手:钱没事的,下次方便的时候带来好了。我问他:病人非亲非故,你这么随意就让他赊账了,不怕他不还?王医生笑笑说:“一般的病人都会还的,真有不还的,也是家境困难的,那也就算了,没多少钱。”
采访就在这个话题中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了。王医生说,6岁那年,妈妈得了妊娠高血压,去世了。第二年,二姐出嫁,家里一下就剩爸爸和他两个人。
爸爸先天弱视,还有点耳背,白天挣工分,晚上到白马湖去摸虾儿,不用工具的,就用两只手摸。一般凌晨三四点钟出去,王来法两点起来帮爸爸烧点心。八九岁的孩子,吃得那么差,长得很瘦小,柴灶够不着,就拿个凳子爬上去烧饭。等爸爸走了,再回笼觉睡到6点,然后起来烧早饭,好让爸爸回家有饭吃,因为爸爸白马湖回来后,还要走到萧山等地把虾儿卖掉。
王来法回忆,家里穷,没有钱上医院,本来身子就单薄得络麻杆一样,毛病一生,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肚子难受,睡不着,等睡着了,老是做恶梦。爸爸摸虾去了,家里就他一个人,常常害怕得从梦中哭出来。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如此贫穷的家境中,王来法知道穷人生活得不容易,在日后的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拥有一颗善心。
羸弱的身体
让他走上行医之路
王来法说,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使他从小肠胃就不好。肚子难受,整夜整夜睡不着。萧山、杭州的医院看了不少,就是看不好。
10岁时,从生产队里借了一点火车票钱,他一个人跑到上海找医生。上海医院也不解决问题,说睡不着,就给他开“补脑汁”,说饭不想吃,就给他一点消食片。
到16岁,王来法正式拜师学医后,才知道从9岁一直折磨到13岁的这个病,叫伤食。翻译成西医的病名属于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溃疡的范围。
被伤食折磨了5年的他,身体一直好不起来,动不动就跑上海,跑多了,就很喜欢上海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一有空,王来法就去新华书店,一呆就是大半天。
有一年,王来法从上海回杭州,坐上车就一直在看书,大概过了5个多钟头,车已过嘉兴,他感到有一只手,在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
他抬起头,看到一位清瘦的老先生,微笑着看着他。
“小兄弟, 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书啊?”
王来法说:“是医书。”
“你为什么要看医书呢?”
“我要当医生!”
“你为什么要当医生啊?”
老先生这一问,王来法就把自己从小怎么得病、求医的经历细细地讲了一遍:“我很崇拜医生这个职业,我想当医生。”
老先生问:“学医很苦,你知道吗?”
“我不怕吃苦!”
老先生“喔”了一声,转头去看窗外的风景。约过了半个钟头,老先生又轻轻地拍了他一下:
“小兄弟,我是一名中医,你愿意跟我学吗?”
王来法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瞪大眼睛看着他,但分明,老先生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回到家里,他把火车上的奇遇跟爸爸讲了一遍,说要去拜师学医了,路费自己赚。
那一年,王来法16岁。
他前去拜师的先生,名叫蔡忠明,出身中医世家,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中医,很多人都想拜他为师。
“要想拜我为师的人很多,为什么我没有答应他们,而选择了你?
第一,你从小体弱多病,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你这一生要有仁慈之心。
第二,你肯学。从上海到杭州的车上,我观察了你5个小时,周围那么吵,你始终低着头在看书。中医博大艰深,不下苦功夫,根本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你今后要下苦功夫,好好读书。
第三,你有悟性。通过跟你交谈,我发现你口齿伶俐,思路清晰,少年老成,但更主要的是你这个孩子有悟性。
我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百无牵挂,我愿意把所知道的医术全部教给你。用药如用兵,今后行医,胆子要大,心要细,要想办法找到病根。”
医者要有扎实基础也要有悟性
医学是严谨的,但行医过程中也需要有悟性。
10年前的一天,宁波的病人小张吃了很多巧克力,出现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的症状。先后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多家大医院呼吸科求医,均被诊断为“哮喘”,吃了多年的药,病情却越来越重,经常半夜被憋气惊醒。
王来法医生说,小张这种病,有些医生往往从表面的现象做出治疗方案而忽视人的身体的关联性,他的哮喘其实就是伤食引起的,这种诊断需要悟性。
由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哮喘,与一般哮喘的区别是:普通哮喘往往有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病情会随季节或环境的变化加重或减轻,以呼气困难为主。而胃食管返流引起“哮喘”的病人往往找不到明显的过敏原,长年发病,久治不愈,没有季节分布,主要以喉部痉挛为主,表现为吸气困难,容易半夜被憋气惊醒,一部分病人还伴有恶心、烧心等,但约30%的患者无症状,亦称“沉默反流”。
王来法从胃食管反流说开来,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复杂,常见表现有烧心、反酸或呕吐,也有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慢性咳嗽、顽固性哮喘、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等症状,易被误诊。该病久病不愈,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发一些并发症,如食管黏膜糜烂出血甚至食管癌等。由于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心脏病、咽炎、慢性咳嗽、食管肿瘤等,走错门诊的事情时有发生。
王来法说,他常常一个人带着干粮上山寻找金不换,福建省南平市浦城方圆近百公里的山,都爬遍了。独立行医后,他跑过福建、江西、广西、广东,跑过了才知道,金不换作为一个地方药名,每一个地方叫法都是不同的。比方说广西那边的金不换,指的是三七。这几年网络很发达,但百度“金不换”,出来的图片并不是我们所用的金不换。
经过多年努力,王来法总算把金不换的采购渠道建立起来了。他看的胃胆患者,都会加用金不换。
视病人为至亲
患者之苦为己苦
一个严寒刺骨的冬夜凌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早已进入梦乡的王来法惊醒,两个冻得浑身直颤的人站在门口,王医生凭直觉知道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病人。王医生请他们进屋,一边让他们坐下慢慢说,一边吩咐妻子为他们煮点饭菜。
这对夫妇来自浙南的贫困山区,妻子患萎缩性胃炎已有多年。偶然从报上看到王来法,便搭当地的一辆货车赶了过来,次日上午就得跟车回去,所以深更半夜叩门求诊。
王医生为病人开方抓药,又谆谆告诫她,一定要合理休息,不可做超负荷的农活,尤其是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当晚他又让夫妻俩在家里睡了下来。次日早晨,他分文未收,连药带人把他们送上了南归的货车。
两个月后,那对深夜叩门求诊的夫妇又一次来到诊所,随身还带来了几只老母鸡和满满一袋红薯前来谢恩。王医生盛情难却,只得收下礼物,不过他在给病人复诊开医药费时,又偷偷将这袋红薯和老母鸡以高于市场价买了下来,同时又帮她免了部分药费。
王来法说,他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一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得了病,家里穷,大医院看不起病。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人,自己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尽量帮助他们。“病人是最苦的,一个人得病后也最知世态炎凉人间疾苦,每逢治愈一个这样的病人,我就觉得快乐和满足。”
近年来,王来法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行医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农忙时节不出门,便于当地农民看病。即使深更半夜也随到随诊;二是对远道而来的病人,从不回绝;三是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少收或者干脆不收治疗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王医师将这句祖师爷留下的话不仅铭记在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做着。
■ 相关链接
王来法,杭州市中医药协会中医民间特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委。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病康复之路》《胃肠病调摄》《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专著和医学论文40多篇。其中《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两本书籍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