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筑家
胡关贤
我家住在杭州市萧山区的最东首益农镇,南过北海塘就是今绍兴市柯桥区马安镇。早年两区好多农户、土地都插花式零星散布,两区民众和谐共存,相熟甚欢,无所谓区域分隔。
1976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我把姑娘芳用自行车驮回了家,请了亲朋好友,置了几桌酒菜,算是完成了人生又一件大事——结婚。婚后第三天,她就肩挑扁担、土箕上围垦搞挑泥平整去了,没度蜜月。
我当时是民办教师,正月初六也上学校做新学期的开学工作去了。婚姻,我们是跨越了恋爱这一关,通过媒人之约,黄昏见上一面,双方认为尚可就定下了终身,后来的二三年里,男方按当地风俗,一年的春节、端午、中秋要女婿拜望丈人丈母娘,小两口也说不上几句。真正的了解是在婚后才开始的,从陌生到熟知,到投缘,到成熟,经历的岁月漫漫,收获的痛苦阵阵、幸福满满。
按当地风俗,一年后我自立门户,过起了小两口生活,10余平方米的草舍,要安床搭灶,要放置农具、农产品,连个插足的地方都没有。有房,有个挡风遮雨的草舍房是我俩梦寐以求的理想。第二年,变卖了爱人的嫁妆,搭了两间小石头油毛毡房,由于钱资的缺口太大造成省料省工太多,房子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且漏水严重。还债固房堵漏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着。有一个像样一点的家,这理想一直到女儿13岁读初中那年都没有实现。
1984年我考入民师班学习,家里的房还是那么小、还是那么漏、还是修。有个安身的住房一直是我心头的痛。学校领导为让我安心教育工作,给我安排了一间12平方米的住房,房还是那么小,却没有了漏水,让我的心情舒展了许多。 1993年,我积近20年财力4万元,在公路边买了两间集资房,用8000元搞了装修和配了点生活必需品,家才有了房,属于我俩自己的房。婚姻在房子的困扰中磕磕碰碰碰地走出了阴雨天,日子变得晴朗起来。
退休后,我把原先弃住的破屋翻修成了小别墅,搞了装潢,花甲之年,有了像样的宽敞的,配有家电的住房。孩子出门在外,我们俩享受着退休金,就这样乐滋滋、笑哈哈地生活着。婚姻走过了40年光阴,晴朗得阳光普照,夕阳生辉。
为爱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