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常青头版

隐在华家池里的仁寿者
本报回访杭州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吴芝英

  隐在华家池里的仁寿者

  本报回访杭州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吴芝英

  本报记者 王卓琳

  近日,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今年杭州市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目前杭州市的百岁老人达到648人(1917年12月底前出生,含100虚岁)。其中满100周岁的有370人。年龄最大的是家住江干区凯旋路的吴芝英老人(女),1908年5月出生。

  本报去年12月9日刊发的题为《儿子说:妈妈很出风头,但不爱出风头》一文,对这位长寿老人进行了第一手资料的采访,这位爱旅游、爱唱英文歌,还会玩电脑游戏的老人,其实还是一位“耆宿大贤”。

  为革命付出

  走进吴芝英的家中,已是黄昏时分。响亮的歌曲声充盈着整间屋子,老人手执播放器贴耳细听。“你现在几岁啦?”儿子祝其本大声询问。

  “我啊不晓得自己几岁咯!”听力有些衰退的吴芝英咯咯地笑起来,对自己的年龄早已模糊。

  “你109岁了咯,高兴不高兴?”

  “高兴。”吴芝英说。

  手机里,是儿子为她下载的一些现下时兴的歌曲,革命歌曲、流行歌曲,吴芝英都爱拿在耳边听。听音乐成了她大多数闲暇时光的活动。时不时,她还会唱起年轻时最爱的那首英文歌,歌词断断续续:“My darling,where are you,I'm sorry to leave you。”前几年,她能想起的细节更多。

  1930年,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的她,抗日战争期间,在西迁的浙大附中教务处工作。只要中学举办活动,大家都要找她去筹备。

  一次,东三省的流亡学生宣传队到达贵州,校方组织表演。“当时物资匮乏,没有电灯,大家决定用篝火替代。”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背一捆柴火参加。于是,家中几个兄弟上山砍柴。这次,因为吴芝英要慰问宣传队,没有陪同孩子们一起去。祝其本说:“小弟弟扭伤了脚,大家都年纪小,不懂事,不知道说,最后小弟弟终身残疾。”

  这也是作为母亲的吴老最后悔的事。因为在孩子们眼里,母亲除了学业上的严苛以外,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呵护的。

  太太们的客厅

  1951年,吴芝英全家回到杭州,丈夫祝汝佐回到浙江农业大学任教,吴芝英则在浙大夜校教书。那时,上海广播电台有教学俄语的节目。这个因为时代背景当时最时兴的语言,因为丈夫带回来一台收音机,吴芝英开始学起了俄语。

  当时,周围邻居多为浙大教授。教授太太们一听吴芝英学起了俄语,也纷纷上门。在教授夫人圈里,刮起了一阵学俄语的风。每天吃完午饭,下午1时左右,这些太太们聚集到一起,跟着收音机“咿咿呀呀”说起来。祝其本那时候正上高中:“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位教授夫人一起跟妈妈学呢。”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吴芝英自学俄语参加了上海的俄语考试,拿取了证书。母亲的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几个孩子,他们先后考上了北大、军医大、杭大,学习上,几个孩子吴芝英都很少操心。子孙们也都开枝散叶,在杭州、在南京、在北京、在美国落地生根。

  两个在杭州的儿子,每周轮流照顾吴芝英。偶尔,护理周阿姨会带着老人做做手操,舒展一下。周阿姨说:“起来。”这个109岁的老人调皮地回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惹得大家哄笑起来。

  祝其本说,母亲一生随和待人。总是以最新的姿态走在时代的前端。平和的性情,让她拥有“仁者”的内心,犹如这华家池的湖水,静水流深,不着痕迹,低调地做人。


浙江老年报 常青头版 a0001 隐在华家池里的仁寿者
本报回访杭州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吴芝英
2016-10-18 浙江老年报2016-10-1800018;12965666 2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