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7版:乐智

嘴上不说
心里评价

  嘴上不说

  心里评价

  前几天国庆节,一个初中同学群里忙活开了,大家纷纷要求办一次同学会。

  聊着聊着,大家就回忆起初中的老师。

  “班主任,脾气火爆,有什么话藏都藏不住,批评也好,表扬也好,马上就要吼出来。”群里一同学说。

  “是的,语文老师和他相反,基本上有什么都放在心里。”另一同学说。

  一位一向颇爱读书的同学在群里来了一句,“皮里阳秋。”

  对于同学的“卖弄”,很多同学一顿“吐槽”,但是对于这个成语大家也是一头雾水。

  其实,该成语出自《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在文句中“皮里春秋”指某人对人或事有褒贬,而不直接说出来。

  其中“阳秋”即史书《春秋》,因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阿春(元帝司马睿的夫人),晋人避讳,改“春”为“阳”。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故“阳秋”引申为“批评(评论)”。

  于是,后人用“皮里阳秋”,指对人对事有中肯的评论,不直接说出来,却能令人感觉到或褒或贬的意思。

  到了后来,该成语也被省略作“阳秋”。

  相对于班主任的“直肠子”,语文老师的不予直接评论,用“皮里阳秋”来形容,也算贴切了。


浙江老年报 乐智 b0007 嘴上不说
心里评价
2016-10-11 12957737 2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