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之江

为西湖“找茬”半年笔记有大半本

这位“啄木鸟”要将眼中的西湖写下来

  如果说,将工作与爱好结合是幸运的话,那么,能将退休生活与公益事业对接起来更是件美事。今年79岁的黄次伟就属于这类人。

  爬山护林“挑刺”

  半年记了半本笔记本

  黄次伟退休前就职于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水稻病虫害防治。退休后,做点什么?打拳、爬山吧!13年前,他在自己的社区组建起一支老年登山队,每周一徒步走西湖。每周三爬一次山。多年来,他们将西湖周边的山爬遍了。2008年,这支队伍“加盟”了西湖景区志愿者总队,并成立山林管护分队,新的任务就是专门负责给景区挑刺,找问题。

  打开黄次伟今年的西湖志愿服务记录本,密密麻麻大半本。8月3日的记录上写着:挂牌山、乌石峰上的垃圾箱破损、掉落,并附有一长串服务人员的签到。

  他们的工作程序就是,发现问题,现场拍照留底,详细记录情况,第一时间送到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处理。即使当天没有发现问题,他们也会记录。

  8年下来,全队累计开展山林管护、挑刺找问题、文明劝导、清洁行动等志愿服务42000多小时,人均服务1400小时。

  资深志愿者

  做好服务有信心

  护林小分队成员平均年龄68岁以上,最多时有30多人,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力不从心,陆续有10多位老人退出。今年,小分队新增6位成员,总数达到了27人。

  “对于马上就要召开的G20峰会,我们志愿者有准备,所以才会有信心。”黄次伟说。从今年1月开始,西湖志愿者总队已办了6场关于G20峰会志愿服务的培训,涉及英语口语、涉外礼仪、消防管理,将志愿者们好好“武装”了一番。这些培训,黄次伟一次都没落下过,且都认真记下笔记。

  黄次伟曾将西湖群山写成一部20多万字的书籍,而现在,他萌发了一个愿望:将自己眼中西湖的变化再写下来。“我对西湖有感情,我对山有感情。”黄次伟说。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潘洁敏

  为西湖“找茬”半年笔记有大半本

  这位“啄木鸟”要将眼中的西湖写下来


浙江老年报 之江 a0002 这位“啄木鸟”要将眼中的西湖写下来 2016-08-16 12929854 2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