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拉洋片 方言闹误会
庙会拉洋片 方言闹误会
陈志农
如果去问一下桐乡市濮院的老人,童年时代最难忘的乐事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会说:“逛香海寺庙会。”
香海寺庙会从农历三月下旬开始,到六月底盛夏大伏结束,历时近三个月。镇上的商户小贩在香海寺白场上(今桐乡三中操场)两棵高大的南宋银杏和其他十几棵各种大树的浓荫下,一溜子搭起了几十间芦席棚,有茶铺兼卖小商品,有绸布店兼营各式衣衫,有香烟食品铺兼售糖果,还有不少饮食店,专卖各种时新美味小吃,例如糕团、馄饨、面条之类。
最惹人围观的便是从各个码头上赶来的各种杂耍。濮院镇上的打拳头卖膏药的武术拳师,这时候便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跑马戏、变戏法(魔术)、民乐演奏、唱小热昏(相当于一种曲艺)、京剧票友演唱等各种场子都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男女老少的城乡观众。
在诸多庙会活动中,有件事让我终生难忘,这件事与方言还有很大关系。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庙会中有一种杂耍叫“拉洋片”,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装在一个架子上的把一张绘了画的镜框退出来,每个镜框内绘有一本百姓们十分熟悉的戏剧;还有一种是翻看年画,也是画着一幕幕古装戏,那个年代,文化生活极少,老百姓们有张画看看也是一种乐趣。
那一天,有位苏州客,架子上挂着一大本厚厚的年画,一边敲着小锣,吆喝着,让大家来看他的“大洋片”。看一张一百元钱(相当于今天的一分钱)。他用苏州方言问了一下围观的群众:“先生,阿要看?”意思是您要看吗?旁边有一位观众是石门人,说了一句石门方言“xiao看”意思是不要看。但苏州话“xiao”是“翻开”的意思。苏州客一听,十分兴奋,认为“生意来了!”就敲起小锣唱开了:“哎,xiao过一张又一张,水漫金山白娘娘。”第一张画的是《白蛇传》的故事,画面上白娘娘与小青带上虾兵蟹将,掀起滔天巨浪包围金山寺,向法海索要自己的丈夫许仙。苏州客唱毕,问了一声:“先生,还要xiao吗?”
石门人又说了一句:“xiao。”
“哎,xiao过一张又一张,三战吕布刘关张。先生,还要xiao吗?”苏州客以为遇到了一个有钱人,越唱越xiao越有劲。
而石门人照说:“xiao!xiao看!”
于是,小锣“哐,哐。”敲得清脆响亮,什么“xiao过一张又一张,武松打虎景阳冈”,“xiao过一张又一张,多情张生跳粉墙”,“xiao过一张又一张,祝英台与梁山伯……”
等到xiao完了,苏州客向石门人要钱,一共xiao了20张,说应付“两千元”(相当于今天的2角),但石门人一个钱也不肯出,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给你讲xiao看,你自作多情,又是唱又是翻,你白给我看,我当然要看。”苏州客说石门人“赖账”,石门人骂苏州人“敲诈”,于是两个人打起架来。
我父亲是建国初期濮院镇首任工会主席,此时他也在香海寺,便上前去调解。一听双方诉说,他不禁笑了,给他们指出这是方言意思不同引起的误解。最后,来了一个折中,我父亲让石门人出了一千元(即1角),双方握手言和。
等我长大成人,成了一名语文教师,曾经把这个误会编成一个相声节目《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我自己多次上台表演,观众听了笑声与掌声一片。
(作者系桐乡市北港小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