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灶待遇
中灶待遇
赵月朝
“中灶待遇”这个名词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但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它可是当时一定地位和待遇的代名词。想不到的是,当时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伴们却在无意间享受了这一殊荣。
1954年8月,我们金华卫生学校医士班一起毕业的8位同学,在杭州集中学习后,被分配到位于绍兴的浙江第二康复医院工作。报到的前一天,该院一名姓刘的保卫干事联系我们,答应第二天陪我们一起去医院。
次日一早,我们兴高采烈地跑到车站买了头班车车票,但找遍汽车站内外,都找不到刘干事,只好自己上车先走了。原以为几百张床位的大医院肯定是在绍兴市区的,但在市区下车后,一打听我们马上傻眼了。原来医院的院址在阮社,也就是离城还有近40里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同学们口袋里都钱不多了。怎么办?还好有几位同学吃早点后还剩下几角钱,全部凑起来也就一元多,由两位年长的同学带队走到清道桥邮局去打长途电话〔当时绍兴和阮社还是长话〕。结果不到一小时,医院就派车来把我们接过去了。
随车接送我们的院办陈秘书和医务处薛主任告诉我们:“院长、政委等主要领导都在外地开会,三天后才能回来。但领导对你们这些同志很重视,这几天你们就各处看看、玩玩。”同时,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医院专门请我们吃三天“中灶”。陈秘书特别强调这是县团级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
当时我们也是受宠若惊,不知道“中灶”是什么待遇?第一次吃才知道,“中灶”规格是四菜一汤,因我们有8个人,又特地多加了几个菜,菜品很丰富。看到周围餐桌上其他许多陌生同志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们感到既局促又高兴。
不过期间还闹了个笑话。菜肴中有一盘大闸蟹,别说吃了,就连见也没见到过。8位同学中只有一位来自城市,其他都是来自东阳和义乌等地的农村山区。因此大家都傻愣愣看着,无从下筷。幸亏在城里来的女同学指导下,大家才生平第一次品尝了如此鲜美的佳肴。算是真正开了次洋荤。
到医院的第一印象使我们大家都很满意,感到人生中新的一页又要开始了。
(作者系绍兴市第三医院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