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雾霾
绿色出行 减少排污
纯净蓝天 共同守护
代表委员议雾霾
绿色出行 减少排污
纯净蓝天 共同守护
本报讯(记者 苗露)“提这个建议是因为感触太深。”提及雾霾,杭州代表团的沈小玲就有很多话要说。她提出的《关于加大雾霾综合治理力度的建议》颇受关注。事实上,关于空气污染和雾霾治理的建议在各代表团的讨论中也是热点话题。
沈小玲回忆,她第一次接触到雾霾是在北京。那时,她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雾霾现象,当时北京还发布了雾霾橙色预警。“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清晨开车要开大灯,中午照样得开着。”
回到杭州后,沈小玲越发关注雾霾治理,也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
她说,她的一位同事去年全年坚持每天拍摄钱塘江上空的照片,并分析了每日的PM2.5值。发现全年中PM2.5值最低的是2015年7月12日,数值只有9;而最严重的则是2015年12月31日,达到了270。
沈小玲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雾霾产生原因种类繁多,其中机动车排放、工业排放、扬尘与油烟等生活污染都可能造成雾霾。
“雾霾的产生我们也有责任,治理雾霾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或某个部门,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人人有责。”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马路的边缘比路中央稍稍低一点,如果下雨,雨水就能将路面的扬尘直接‘洗净’,这样就减少了空气中扬尘的含量,间接控制了雾霾产生的源头。”沈小玲说,借鉴该经验,她在这次的建议中,提出治理建议: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控制污染源,减少锅炉、工业排放;建造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科普宣传营造治理雾霾人人有责的氛围。
关于雾霾,代表委员这样说
马景娣(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
雾霾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已然要在发展中解决。近年来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重污染企业迁出中心城区等一系列举措,就是在发展与环境之中寻求平衡。
李飒(人大代表,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首席主播)
浙江连续两年把雾霾治理列为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看出了省政府的决心。同时,这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需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做配套。
周国建(人大代表,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治霾不光是浙江的事,应当“全国一盘棋”。治霾要加大力度,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
陈显明(人大代表,浙江明显律师事务所主任)
浙江治霾不应该“一刀切”。每个地区的自然情况都不一样,自我净化能力也不一样,要分别分析各地市的雾霾形成原因,明确解决方法,治霾才会见效。
周学群(政协委员,宁波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
我们做过局部监测,雾霾期间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就诊数有增加趋势。
郑树森(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外科研究所所长)
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技术提高,及时发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大气、水污染有关系。
据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