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两代教师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欧阳锡龙 汪国宏
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大力山小学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大力山上,是衢州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区小学。山里交通闭塞,没有通大巴,走路是大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在这座大山里,授业解惑的老师显得尤为珍贵。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大力山小学廖云林和廖美香这对父女教师近60年来默默守候。
廖云林已于2012年去世,他的女儿廖美香,还在坚守。
上学的路很难走
大力山小学的学生上学基本靠走路,山脚下的学生到学校需要走上一个多小时,下大雨更是难行。不过相比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是改善不少。
“那时上山,有些孩子爬到一半累得不行,就嚎啕大哭起来。于是廖云林老师就带着我每天天不亮去山下背年幼的学生上山。”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邵永章曾是廖云林的同事,他说,把孩子们背上山后,两人已是大汗淋漓,里面的衣服已湿透,冬天上课时都瑟瑟发抖,得靠体温捂干内衣。
虽然现在有所改善,但一般的司机还是不敢开这条路,因为需要绕过许多让人心慌的弯路。
32年的细细用心
大力山小学给人的感觉首先是“小”,因为整所学校只有6间房:3间教室、1间生活用房,其余两间则是厨房和办公室。其次是“少”,整个学校只有14名学生,2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大力山村村民、今年52岁的廖美香,她也是廖云林的女儿。廖美香1984年便在此执教,从数学课到体育课都得教,至今已坚守了32年。
32年,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对很多人来说会觉得很乏味,但在廖美香眼里,每天都是“新奇”,每天都得用心。
“我的学生年龄在4岁到12岁之间,几乎都来自大力山村的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缺少父母关爱。”廖美香说,除了当孩子们的老师,她还得扮演母亲的角色。
学前班的孩子,有时因为想家而啼哭不止,廖美香就会抱起孩子,一边轻抚,一边轻唤孩子的乳名,细声软语的安慰。有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廖美香会让他们先到自己家里做作业,让他们吃完晚饭,再一一送回家。
事实上,这也是来自父辈的传承。廖云林、邵永章这些老一辈的教师,当年也是如此。“那时学校很破,冬天漏风,学生上学都会提个小炭炉。廖老师和我心疼这些孩子,都会去半山腰帮他们提炭炉。”邵永章说。
父亲的嘱托
廖美香回忆,父亲执教时,要做的事情很多,学校的电费、修补费、柴火等都是父亲和他的同事自己解决的。但这些都没让父亲感到“愁苦”,唯一让他担忧的是师资问题。“因为条件艰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此地教书,即使来了教两三年也就走了,这也是父亲退休后还在这里继续任教12年的原因。”
在廖美香读书选专业时,廖云林让她选择当老师,而且就当大力山村的老师。“父亲常对我说,山里太苦,山里孩子的教育还得靠我们自己。父亲让我坚守下去,用教育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廖美香说,对于父亲的这份嘱托,她没有辜负,唯一担忧的是,等她干不动了,能否有人接她的班继续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