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养安享

手术入院需要签字
远方子女叫不应

  手术入院需要签字

  远方子女叫不应

  本报讯(记者 周瑜)“一想到孩子不在身边,心里空落落的。”11月23日,本报头版刊发的《“独一代”父母的养老困局》一文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大家普遍反映“对生活没有安全感”。

  “我只有一个儿子,他已经定居美国了,我和老伴的身体越来越差,哪怕有什么事,他飞过来也来不及。”76岁的朱阿姨打进电话来,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她曾经想过和儿子一起到美国生活,但住了4个月适应不了,“那边的社区很大,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中国人,语言也不通,连孙女都基本讲英语,想想还是回来好。”

  朱阿姨说,称心的住家阿姨不好找,老两口也想过去住养老院,甚至在杭州市第三福利院已经通过了评分轮候,但后来又放弃了,“住养老院还需要监护人签字,儿子不在身边,也没个意见。万一以后手术住院还是需要有人签字,儿子飞过来都要20个小时,也赶不及啊。”

  对于入住养老院养老,陈阿姨比朱阿姨更困惑。“我的户口不在杭州,看中这里的养老院,想进都进不去。”陈阿姨今年68岁,老伴3年前过世了,唯一的儿子在云南生活。因为姐姐等亲戚定居在杭州,陈阿姨一年前也来杭州生活了。“现在我得了癌症,看病住院还要老家、杭州两头跑。像我这样的情况,又拿到了暂住证,政府能不能有相应的政策,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政府的公共服务要跟上,老人的心态也要调整。”对此,浙江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表示,政府要创造更便利、更多元的养老环境、社会要提供更多的渠道,家庭也要有更灵活地应对,但是目前这三方都还有许多不足。


浙江老年报 养安享 a0003 手术入院需要签字
远方子女叫不应
2015-11-30 4083392 2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