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移动编辑部首次走进基层老干部
“80”后瓯海老干部“萌萌哒”
本报移动编辑部首次走进基层老干部
“80”后瓯海老干部“萌萌哒”
本报讯(记者 周德双)“《浙江老年报》是我们老年人的娘家,在全省老年群体中有影响力,引领我们紧跟时代。这次你们‘开门办报’,很好啊。”11月26日,本报的“移动编辑部”从杭州出发,来到浙南,第一次走进老干部群体。在温州瓯海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的移动编辑会上,82岁的林炳华如是说。
下午2时15分,“移动编辑部”的同事们推开会议室的门,发现里面已经有不少老干部。来自瓯海区府办、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的退休老干部们相聚一堂,就如何吸引老年人阅读,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展开热烈讨论。
“今年,瓯海区‘种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扎根街道、社区,吸引了2800多位老人,形成40多个组织,有不少感人的故事。”老干部林辉聪首个发言,他认为老年报应该从全省各地收集素材。“我以前也办过报纸,像草根主持人宋玲华、做慈善的林步森,他们的正能量故事,很值得报道。”
听完林老的发言,在座的老干部们表示,老年人最喜欢这些鲜活的例子。“我们都是‘70’、‘80’后。”面对在场的“80后”记者,平均年龄在80岁的老干部们笑称,老年人也需要新鲜的内容。
“我们喜欢看些能发散思维,训练脑力的内容,像你们登的‘数独达人’,我期期都做。每次花个15分钟解解题,真的是乐在其中。”现场一位老干部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央视也有类似的节目,叫汉字大赛,要是《浙江老年报》也能开个这样的栏目就好了。”“还有‘流行语’也很好。我有次在《浙江老年报》上学了个词,叫‘萌萌哒’。”区民政局退休干部王文通笑着说。
“《浙江老年报》改版后变化很大,新增的《乐活周刊》内容很丰富。”作为本报的老读者,82岁的戴文龙有备而来,他从包里拿出一叠报纸,翻了起来。“这期的广告太多,这个版的内容太直白……”随身的笔记本里,写着要对编辑部说的话。
除了传播正能量、训练脑力的内容,养老问题也很“热”。“不少老干部退休后,会选择二次创业或者到社区发挥余热。”“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老年人正面对着不同的养老问题。”
“移动编辑部”在路上。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深入老干部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