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常青

搭建居民平台 和谐一方小区
宁波镇海一群老干部化身社区“定海神针”

  本报记者 夏凌

  宁波市镇海区港城花园小区里有一个“热闹”的办公室,居民有什么事都爱往这儿跑。这不,张阿姨捧着心爱的植物来了,一进门就喊:“快帮我看看这盆多肉怎么了。”这个“神通广大”的办公室由75岁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朱学年一手创办,它是“绿色加油站”,帮助居民照看、管理植物,同时也是“业主委员会”、“自治互助站”。

  港城花园是个老小区,居住了800户居民,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老年人。该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商品房,当下老小区的问题,这里一样也不少,房屋墙体老化、下水道年久失修,管道跑冒滴漏,加上物业与居民的矛盾,长期物业费很难收取。多年来,港城花园的居民说,用“怨声载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两年前,居民们在小区业委会的选举中,把从镇海机关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朱学年推到了业主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生活在此多年的朱学年知道,小区矛盾多,最大原因就在于缺乏协调与沟通的机制。经过努力,业主委员会把一间废弃的民房改建成了业主委员会办公室,并决心把这间办公室打造成小区互动交流平台。

  记者看到办公室面积不大,约40平方米,摆放着书柜、书桌、椅子、乒乓球桌、空调、电视机、饮水机等。朱学平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物件全是居民和周边单位献爱心送来的。“原先我们业委会开会,只能在花坛边走着说,现在有了办公室,既能让业主们来反映问题,也能让老人打打乒乓,下下棋。”朱学年介绍,当下业主委员会都是小区的能工巧匠,有医生、文物鉴定专家、最美义工、种植高手,而他们大多是区里的退休干部。他们在办公室轮流值班,小区的矛盾自已调解,现在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

  记者翻开两本厚厚的《自治互助站置办记录表》,业委会办公室的那些年、那些事跃然纸上。在记录本里最难的事情,还是一个“钱”字。小区物业要提高物业费,结果招来业主们的强烈反对。可太过低廉的物业费确实换不来满意的物业服务,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后觉得应该上涨点,但要严格控制幅度。随后,朱学年带着老同志一次次上门找物业,“我们先跟物业商量一年内先不提价,然后第二年提价后要确保三年内不再调价。”物业同意了,业委会的志愿者们再上门跟业主们做工作,告诉他们业委会是怎么努力才达成现在这个结果,业主们最后都同意了。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区和谐了,才能促进大社会的和谐。老干部发挥余热,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镇海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单洪波说。


浙江老年报 常青 a0002 搭建居民平台 和谐一方小区
宁波镇海一群老干部化身社区“定海神针”
2015-11-27 4075941 2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