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理财公司出事
受骗的不少是老教授
一对老夫妻听说公司负责人被抓,仍坚信只是周转不灵
又一家理财公司出事
受骗的不少是老教授
一对老夫妻听说公司负责人被抓,仍坚信只是周转不灵
本报记者 俞琪
为了帮在理财公司做业务员的亲戚完成工作指标,张仪(应当事人要求,为化名)把儿子放在她那里的房款和自己的积蓄,一共85万元,放到了这家理财公司。
“分几笔,存了一个月和三个月,我想时间这么短,应该问题不大的。”说起这件事,张仪满肚子的懊悔。
这家理财公司,位于杭州西湖区一个高端写字楼内,目前已是人去楼空。
说起受骗的原由,张仪真是有苦难言。
张仪的一个亲戚,去年11月入职这家公司。因为关系比较亲,她听说了入职过程很是严苛,经过几轮笔试、面试,最后十多个人里选了2人,其中就包括她这个亲戚。
“入职以后,先实习,说一个月拉到30万元,就能转正,我想能帮就帮一下。”张仪说。
为了保险起见,张仪还让自己的儿子专程去了一趟公司,看看是否靠谱。儿子回来说,办公室很气派,看起来也很正规。
11月17日,张仪的儿子存了第一笔15万元,存期3个月。12月,张仪自己的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她分两笔,20万元和50万元,分别按存期3个月和1个月,交给理财公司。
“他的收益率不是高得离谱的那种,所以就有点放松警惕了。”张仪说,存1个月的收益率是10%,3个月是12%,存一年是15%。
到今年1月,张仪的这个亲戚,感觉公司出了问题。于是,他马上告诉张仪,尽快把钱拿出来。
张仪先去找了这个亲戚的上司吴经理,吴经理说,自己也放了25万元,不会有问题的。
到1月下旬,张仪本应到期归还的存款,并没有打还给她。这次,她找到了理财公司一位姓曹的总经理。
去找曹经理要钱的,不止张仪一人。但面对愤怒的客户,曹经理很平静,而且一直微笑以待。
“这个女的很厉害,一口一个张阿姨,嘴巴特别甜。她看我戴着佛珠,还说,她也信佛,不会骗我的。”张仪再一次放下警惕。
直到今年5月报案后,张仪才发现,跟她一样被骗的有超过200人,其中不少是老教授。而且受骗金额多的有上百万元,他们粗略估算了一下,总金额在8000万元左右。
为什么一直到5月才报案,张仪说,理财公司一直告诉他们,是资金链出了问题,正在解决,解决好了,就把钱还给他们。
“有一对老夫妻,曹经理被抓以后还说,他们相信曹经理,公司现在是周转不灵,钱肯定会还给他们的。”张仪无奈地说。
目前,这起案件正在调查中。
10起非吸案
涉案金额超1亿元
今年8月,杭州萧山警方发布:今年以来,萧山警方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10起,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这10起案件中,受骗的不少都是中老年人。
有媒体报道,针对这些老年客户,业务员会轮番上演温情攻势,天气变化嘘寒问暖,闲得无聊拉拉家常,平时还在小区送米送油,与老人家慢慢联络起感情。首批十多位老人还在业务员的带领下,到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看到项目的确存在,老人们更是吃了定心丸,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老年人加入投资队伍。事实上,公司只是象征性地投资了一些款项在这些项目上。
对此,警方提醒,市民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消除“一夜暴富”的心态,不要抱有盲目的投机心理,不要被一些小甜头迷惑。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合同诈骗的企业,警方将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