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4版:乐事

塑化剂:影响生育的“隐形杀手”

  塑化剂:影响生育的“隐形杀手”

  本报记者 王杭晨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了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发现塑化剂进入男性体内会抑制睾固酮分泌,造成睾丸功能低下,进而会影响生育能力。研究建议男性减少摄取塑料包装的食物、使用不含香料的沐浴乳、洗面乳、刮胡膏、香水等个人卫生用品。

  这项研究成果,又将“塑化剂”从当年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中拉回来,重新进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塑化剂影响精液质量

  德国消费者杂志曾对市面上的25种塑料拖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穿着越舒适的塑料拖鞋,毒性越大。原来,厂家在拖鞋中加入了大量塑化剂,这些塑化剂通过脚趾渗入人体,引发男性不育。

  “我接触的很多患者是在塑化厂、印刷厂里工作的,他们除了性功能不好之外,还有一些无法怀孕。男性长期接触这些化工染料、塑料制品,会影响精子的质量。”杭州宝善堂性治疗师胡双双说。

  胡双双介绍,正常人的精子较浓稠,而男性不孕患者的精液则稀如水,或者刚出来时浓稠,随后慢慢液化,呈水状,所以很难受孕。

  如今,很多人感叹:“30岁前不想要,30岁后要不到。”我国平均每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不孕不育人群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增长10倍。

  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接触化学物品,也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胡双双介绍,在她的病人中,大多是长期上夜班、酗酒的男性,体质本身较差,精子质量也会跟着变差,导致受孕困难。

  多喝水喝茶有助排出塑化剂

  “塑化剂”这一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在这一两年被广泛关注。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塑化剂,也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使其柔韧性增强。DEHP是最普遍的一种塑化剂,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与人体荷尔蒙相似,又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它化成各种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食品包装袋、保鲜膜、塑料瓶、吸管等塑料制品,还是发胶、口红、乳液等化妆品,或是饼干、方便面、珍珠奶茶等食品中,都有它的影子。另外,食物在加热、包装过程中也可能使塑化剂渗入。

  很多人担心: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塑化剂,这不等于把自己暴露在危害中吗?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其实大家无需过度恐慌。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一个60公斤的人,一天摄取1.2至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排出体外的。

  但因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如果长期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大家最好多吃一些茶等天然的抗氧化食物,多喝水也有助排出塑化剂。

  教你几招远离塑化剂

  1.减少用塑料袋、塑料杯外带热食或饮料,少用保鲜膜包裹热食,加热时拆掉塑料包装。

  2.不用一次性饭盒吃饭,不戴着一次性手套吃鸡腿等。

  3.不用塑料瓶装油。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4.少喝浓稠饮料。在食品工业中允许使用的起云剂,一般是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会使果汁看起来浑浊。而黑心厂商就用塑化剂做起云剂,不仅节约成本,“起云”的效果更好。

  5.泡泡糖中含有两种塑化剂,每天嚼7至8块泡泡糖,便会达到人体中毒的剂量。

  6.少用塑料杯喝水,用塑料杯装开水时,有毒的化学物质易溶解到水中。

  7.谨慎购买标有PVC的塑料制品,因为它含有塑化剂。

  8.家长在选购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玩具等塑料制品尽量少买,防止小孩把玩具放到嘴里咬。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


浙江老年报 乐事 b0004 塑化剂:影响生育的“隐形杀手” 2015-11-25 浙江老年报2015-11-2500006;4079677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