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电影放映员圆梦浙大
65岁电影放映员圆梦浙大
本报记者 苗露
“总算是给自己有个交待了。”
才刚走出浙江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考场,蒋天星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位65岁的义乌学子和他的“90后”同学一样,为这场毕业论文答辩认真准备了好久,如今终于有了收获。
答辩现场
被误认为是家长
出生于1950年的蒋天星是浙江义乌市苏溪镇人。他当过兵,在部队做过新闻干事。退伍后,在苏溪镇当了36年的电影放映员,退休后又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财产保险业务。
这么多年,他的求学梦从未断过。这次,他撰写的本科论文《义乌科教电影传播促进商贸经济发展研究》,也和他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
“我当时真的以为他是学生家长,送孩子参加答辩来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沈爱国是这次新闻系论文答辩组的组长,当他第一眼看到蒋天星时,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位比自己还年长的人是来参加答辩的学生。
对此,蒋天星倒显得非常淡定,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走向答辩讲台,大方地开始了自我介绍:“我是不是走错门了?你们肯定是这么想的。其实,我是一名自考学生,就是来参加答辩的。”
“他应该会是我们系年纪最大的毕业生了。”沈爱国从1986年留校执教至今,据他回忆,还没有见到过年纪这么大的学生。虽说近期的确多了不少大龄高考考生,但绝大多数都没能够到录取分数线。况且蒋天星参加的是成人高考,由于是自学考试,备考与学习过程全都依靠个人自觉,能够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与其搓麻 不如念书
“与其打麻将,不如去念书。”这句话已经成了蒋天星的口头禅,时不时就会提一下。可以说,读书与学习是他的人生乐趣,他每天都乐在其中。
“我就读到初中毕业,一直蛮遗憾的。1985年,我自考考上原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把大专文凭拿了下来。”蒋天星说,2004年他又重拾初中时曾经学过的俄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了3年,拿到了函授结业证书。
“还是满辛苦的,全都要靠自己去看,忙起来的时候真的很纠结。”虽然周边的朋友多专注于享受天伦之乐,或是休闲活动,蒋天星却坚持每天学习新的东西。出门不忘带上学习教材,坐公交车时习惯性地拿出来翻翻;秉烛夜读到凌晨是家常便饭,考试前甚至还会一鼓作气熬通宵……
久而久之,这种一心向学的劲头影响了家人。儿子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后,现在在山东当空管;女儿也通过自学考试,考上了浙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蒋天星一样,最近刚刚通过毕业答辩。
就连3岁的小外孙看到蒋天星如此勤奋,都开始跟着他学俄语。“长大以后,我也要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