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红梅社区居民自治“美好生活”
“三大法宝”有一套
杭州红梅社区居民自治“美好生活”
“三大法宝”有一套
公共楼道乱堆放、高层住户晾晒滴水、溜狗不拴绳、车子停到绿化带上……邻里间的一些纷扰虽是小事,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些问题往往法律界定不了,政府又难管理,尽管社工花大量时间处理矛盾,调节纠纷,效果也不好。
为了改善这些“琐碎小事”,杭州市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建立了居民公约,并成立民情议事堂和居民社团。这“三大法宝”,不仅提高了居民对社区问题的参与率,还解决了不少“老大难”。
本报讯(记者 周瑜 通讯员 尹佳)“哎呀,现在重建了天井后,原来那种自己搭建的问题解决了,整个外观也比以前漂亮多了。”刘祥新家住红梅社区四区的一楼,说起他家的天井重建,止不住竖起大拇指。自年初开始,社区对小区一楼天井进行了专项整治,重新搭建的一楼围墙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居民住宅一楼天井违法搭建,是老小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历史违建普遍存在,新违建时有发生,由于对历史违建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和处置标准,执法操作难度大。
如何规范天井管理,红梅社区把发言权交给了居民,邀请社区律师、城管执法人员专业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恰逢社区制订了《居民自治公约》,这项天井整治方案刚好提到议事日程。
居民充分论证后,明确规范一楼天井搭建,不论新旧,一并整改。为了进一步畅通与违建户的沟通,社区工作人员反复上门做工作,还以幢为单位召开违建住户见面沟通会,邀请同幢居民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意见。所有整改方案和进程,向全体居民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除了自治公约,民情议事堂也一次次开会讨论,经过了数次推翻,最后集思广益来的整改方案,既保证了通风、日照等要素,也做到了外观统一。34户邻居多年因天井产生的矛盾也因此得到了解决。
整改后期,社区居民社团的志愿者们,还自发组织开展每日巡逻,环境卫生监督社团成员认领了已整改的天井,防止违法建筑“死灰复燃”。
除了违章天井,老小区里公共绿化被占的现象也通过“三大法宝”顺利解决了。去年,红梅社区进行社区绿化改造后,居民里一些退休的大叔自发成立了一个护绿先锋社团,社团的张炜贤、陈其夫、刘祥新、石鹤芳、童爱花等5位住户率先行动,认养了三里亭苑四区的大花坛,细心装扮。
许多居民看到那么日益漂亮的护绿试验地后,也纷纷加入护绿社团。为了保护成果,居民自治公约上又加入了一条新规定:爱护绿化,不破坏绿化带。如果有破坏行为,被其他居民拍下来,那可是要被登在居民自治宣传栏的曝光台上的。
除了这些问题,社区遗留多年的流浪猫收养、广场舞抢场地等多年难题也在居民公约、民情议事堂和居民社团的合力下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