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筚路蓝缕
一路走来 筚路蓝缕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1949年后,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
【停止炮击】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告台湾同胞书》上这样说: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远居海外的许多侨胞都能回国观光,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台湾和祖国大陆,在经济上本来是一个整体。这些年来,经济联系不幸中断。现在,祖国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也希望台湾的经济日趋繁荣。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汪辜会谈】
1990年11月,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其主要职能是受台湾两岸关系主管部门委托,处理与大陆交流相关事务,首任董事长为国民党时任中常委辜振甫。
1991年12月,大陆方面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首任会长为汪道涵。协会的成立旨在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同时在两岸官方无法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以海协会作为代表与台湾方面交流。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后来形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首次面对面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一步,这也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第一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八点是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
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连战登陆】
2005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60年来的首次会谈,并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连战回到台湾不久,“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被国民党列入政纲。
连战来访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率团访问大陆。5月12日,胡锦涛和宋楚瑜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2008年3月22日,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企图通过“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严重挫败。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08年5月28日,胡锦涛同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新形势下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半个月后的6月12日,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迄今,两会已举行十一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三通”基本得以实现。由此,两岸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各领域往来蓬勃发展,持续热络。
【官方互访】
2010年6月,两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隔年元旦启动早收计划。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民众往来日益频繁。2014年,两岸贸易额达1983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90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达940万人次,比2008年翻了一番。
2014年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时任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会面,并建立了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同年6月,张志军访台,实现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
2015年7月1日起,大陆方面正式实施台胞证免签注政策。9月21日,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
【水到渠成】
2015年10月,在下届台湾大选临近、两岸关系再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地区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双方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并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本版内容据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