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者首先要有仁心”,采访王来法的时候,这位在胃胆病中医治疗方面颇有名气的专家用他一贯的慢声慢气说了这么一句话。的确,从十六岁开始拜师学医,到如今近40年的行医生涯,“医者仁心”始终是他的座右铭。
20年前一本书让他名扬沪上
学习中医,王来法开始并非专攻于胃。他忘不了:有一次,师父诊所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子得的是萎缩性胃炎,跑了很多医院均无法治愈。夫妇俩在诊所里长跪不起,将老先生视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师父沉吟半晌,最终缓缓地摇了摇头……
一名医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面对患者求诊而束手无策!从那一刻起,王来法便下定决心,一生以攻克胃病为己任,就算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找到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法!
此后的多年里,王来法一边行医,一边在民间寻求偏方、秘方,其足迹遍布浙、闽、皖、赣、川、滇诸省,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良方,哪怕远隔万里,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前去探究。
有一次,他从一个民间老郎中那儿得知:闽赣边界一带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金不换”的草药,对治疗萎缩性胃炎有特效。于是他专程来到了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寻访药农。为了辨别“金不换”,他经常冒着中毒的危险以身试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一位老药农的帮助下,终于采集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味“金不换”。
王来法如饥似渴地研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医学典籍和现代医学最新发展的文献资料,还考入浙江省中医学院进修,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王来法终于弄清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病因。最后,他着手整理出多年行医的第一手资料,编著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一书,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因为这本书,在上海医学界,王来法这个名字不断被人提及。这是一本让普通人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很受读者欢迎,为此,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召开作品研讨会。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
胃病是吃出来的,可人不吃不成,所以胃病患者的队伍十分庞大。胃是每个人自己的,但又有几个人了解自己的胃,懂得保护自己的胃?最近,王来法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近5年来,19岁至35岁年轻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痛心之余,王来法从医生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他认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年轻人胃病的根源。口味重,喜欢吃腌制的,辣的,烧烤……这些其实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经常食用会在体内蓄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此外,很多年轻人生活没有规律,熬夜、吃夜宵等习惯,也非常不健康。因为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食物长时间留在胃中,会促进胃液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因此,王来法提醒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一旦得了胃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同时,在日常中注重肠胃的调理,可以采用中草药内服、中草药外敷、中草药穴透三法合一,标本兼顾,辨证施治。
王来法给人看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科普知识的过程。患者说,这几天胃痛,吃其他东西怕难消化,无奈顿顿喝粥。王来法一听,立马“纠偏”,健康人吃点粥,能够保护胃黏膜。但有胃病的人,稀饭在胃里面时间停留太短,胃酸就会过度刺激胃黏膜,导致已经很脆弱的胃黏膜出血。还有一些胃病患者,一听说番薯是抗癌食品,马上就去吃番薯。但番薯是甜的,含糖很高,吃多了会烧心,会产生很多胃酸……这些常识,患者都很缺乏,每个人都需要“辅导”,但“一对一”的辅导面太窄,于是,他再次想到写书,写书可以“教育一大片”。
王来法的书是来自临床的一线科学报告。去年是其坐堂问诊30年,他出了一本《标本兼治看胃病》的书,这本书上架一个月即销售一空,眼下第二版亦已售罄,最近他有一本新书又要面世了,这本名为《胃病百忌》的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管住嘴巴,就是善待自己的胃。
写书的人现在经常被人写
王来法非常认同“久病成良医”之说,并认为做名医易,做良医更难。
立志成为良医的王来法,他的美德故事也通过他人之笔得以广泛传播。
一个寒冷的冬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王来法惊醒,他跳下床去开门,门口站着两个冻得浑身打颤的人,凭直觉王来法知道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病人,一边请他们进屋,一边吩咐妻子为他们做饭。
这对来自浙南山区的夫妻,妻子患萎缩性胃炎已有多年,虽多方求治,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偶然从报上看到王来法治疗胃病有绝技,便搭当地的一辆货车赶了过来,次日上午就得跟车回去,所以深更半夜叩门求诊。
热汤热菜很快端上桌来,王来法先让夫妻俩吃下,然后耐心询问病症,才明白这位妇女当年由于身体过于劳累、饮食不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落下较为严重的病根。王来法为病人开方抓药,叮嘱丈夫一定要照顾好妻子,千万不可让妻子干重活。当夜,他又让夫妻俩在家里睡了下来。次日早晨,他分文未收,连药带人把他们送上南归的货车。
两个月后,那对深夜叩门求诊的夫妇又一次来到王医师诊所,随身还带来了几只老母鸡和满满一袋红薯前来谢恩。王医师盛情难却,只得收下礼物,不过他在给病人复诊开医药费时,又偷偷将这袋红薯和老母鸡以高于市场价买了下来,同时又帮她免了部分药费。
近年来,王来法名气越来越大,但他行医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农忙时节不出门,便于当地农民看病,即使深更半夜也随到随诊;二是对远道而来的病人,从不回绝;三是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少收或者干脆不收治疗费。正因为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王来法在病人眼中是真正的“仁医”。 记者 吴剑咏
王来法: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医药协会中医民间特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委。著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病康复之路》、《胃肠病调摄》、《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专著和医学论文40多篇。其中《标本兼治看胃病》等两本书籍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即将推出的新著《王来法与警察对话健康》,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已与王来法医师签订出版协议。
医者仁心
——记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