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亲情

公交来 女儿归

老爸没有超能力 只是装了个APP

  花鱼

  上周二晚上9点,下班回家路上,突然收到老爸一条微信:到哪了?

  我回:绍兴路德胜路口。

  过了十分钟,老爸微信又来:三塘南村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

  再过十分钟,刚到站准备下车,微信再次响起,老爸说:你下车了。

  走进家门,鞋还没脱,包还没放,老爸追着问:准不准?

  老爸当然没有超能力,他只是装了一个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

  自从爱上公交出行,老爸就装了这个叫“车来了”的手机APP。这个软件的功能,类似车站的报站系统,会显示公交车行进的路线以及到站信息。

  一起出门的时候,他会拿出老花眼镜,打开手机,一通“点点点”,然后关上手机,放好老花眼镜,淡定地告诉我,车还有2分钟就来了。

  而像开头那样的故事,有过两三次。每次,我嘴巴上说无聊,其实玩得挺开心。因为我知道,一方面,他是通过这种有点另类的方式,关心我。另外,他会用这些新潮的玩意儿,愿意学,我觉得挺好,科技改变生活嘛。还有一点,说起来可能有点煽情。推荐他,教会他用这些软件,我就觉得,我从小那么依靠的一个人,现在也可以让他依靠我了(特别是支付宝里给他打钱的时候)。

  这个事,跟同事一说,大家都有同感,都有故事说。

  一个同事的妈妈,去参加同学会,拍了不少照片,听说手机上有个软件“美图秀秀”,可以把照片变得美美哒。同事教了好几次,但她妈妈用起来还是不顺手。有一次,母女两在外面吃饭,妈妈拍了照片想美化一下,又忘了怎么用,问女儿。同事有点不耐烦,说了几句,声音有点响。她妈妈就不高兴了,说,旁边这么多人,被人家听到了多丢脸。同事后来想了想,自己确实不对,妈妈再问,她就耐心了许多。

  还有一个同事,他的爸爸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二年级。这位爸爸,硬是花了3个月,学会了怎么在微信里发语音。同事说,对着手机说话,爸爸会的,按下语音按钮,爸爸也会,但两个同时进行,就不会了,手脑不协调。所以之前3个月,同事常常收到的语音内容是,他的弟弟在后面喊:爸,你可以说话了。

  学会以后,同事爸爸使用微信的频率飞速增长。同事有时候在忙,没有马上回复,老人家就会把目标转向儿媳。家里人给他包的流量套餐,十天半个月就见底了。

  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同事们,表情是自豪的。我把跟爸爸的“逗比”对话发到朋友圈,内心戏也是:我有一个那么洋气的老爸,你们有没有!


浙江老年报 亲情 a0006 公交来 女儿归 2015-11-04 4054403 2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