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隐私
分享与隐私
本报记者 唐佳璐
这天选题会,小鱼报了选题:“葡萄牙出台了新政策,严禁父母晒娃,原因是他们不能侵犯他们的人权。”
此选题一出,编辑部立马分成了两派,有娃派对这样的政策拍手叫好,而无娃派则对这样的政策觉得很是奇怪。
有娃派小二说:“现在的父母保护隐私的意识太差了,网络是有印记的,你上传的每个信息都会被保存,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很快就能得出你的信息。”
也是“有娃一族”的七爷立马接话:“是啊,前两天我还看到说,微信上很多测试类的信息,其实都是在骗取你的信息,不要轻易输入哦!”
他们二人的话,让热爱在自己微信朋友圈里时时分享的年轻编辑恐慌不已。小透明说:“啊,这样啊,那我等会要把有关泄露隐私的消息全都删了。”
“这样也不行的,技术高手也能看出来的。”小二发言。
“那怎么办呢?”众编辑化身“好奇宝宝”。
“不能把信息一下子删完,而是要先删到零,然后再整个删除。这样即使被人看到,也就只是零了。”小二说。
众人都学了一招,立马投身应用中。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学到了一招。在此,我们也要提醒你,在与人分享的同时,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