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7版:乐心

文章导航

“被需要”让我找回充实感

  “被需要”让我找回充实感

  口述 海沫 妮子 本报记者 王杭晨 整理

  年轻时,一份被社会需要的工作,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可能是大部分人最大的存在感来源。退休后,当干不动了、不再被需要时,就会感到价值缺失,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以往认为,退休就要好好休息,老人最好别折腾。事实上,人活于世还是需要有些事做,有劳有逸才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趣。

  重阳节,为晚辈做一些事,找到自己可以去做、喜欢去做的事,才是找回充实感的途径。

  老爸策划的追忆之旅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6岁以前的记忆都在那里。后来因为爸爸工作的调动,我们全家一同离开南昌,到如今已有整整21年时间没有再回去过。

  今年年初,刚退休的老爸闲来无事提议大家一起回南昌看看。他说,人老了,免不了怀旧。于是,我们郑重地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决定于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去走一回。而整个行程则由爸爸策划,他积极性很高,因为退休之后他就再没过过一把“领导瘾”。他说,我们的这整个旅程就叫“追忆之旅”。

  我很赞同爸爸的这个提议,带上5岁的小女儿,看看20年后第一故乡的变与不变,让她也走走妈妈童年走过的路、看看外公打拼过的城市。

  对于我的爸妈来说,这其中的意义则更大。爸爸是杭州人,当兵后,工作被分配在了南昌。在部队里,他偶然结识了当时是上海知青的妈妈,于是便决定携手走完这一生。

  从20岁到40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那里。

  在南昌的7天,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老房子、童年的娃娃玩具、嬉戏玩闹过的房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很庆幸这些记忆都定格了下来,在20年后还能拥有旧貌。

  女儿小小的身影站在我曾经奔跑过的大院里,大院环境已变,心却不变。岁月仿佛倒流,我似乎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自己。

  父亲也吃到了一直心心念念、江西人民最拿手的炒米粉,和曾经的老战友、邻居、朋友叙了旧,这是他策划的行程里最重要的一项。

  三百六十五天的饭菜

  我们家比较特殊,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忙,奶奶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于是爷爷主动承担起了煮饭烧菜的任务。

  如今爷爷的厨艺已经可以和专业厨师媲美,殊不知他可是从零学起的。

  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客人,爷爷都主张在家吃,而不是下馆子。难能可贵的是,从爷爷退休开始,我们家的一日三餐就全由他承包。每天回到家,就有一桌热腾腾的丰盛饭菜等着我们。

  退休之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给了工作;退休之后,他完全回归了家庭。如今,他已80岁高龄,我们曾提议,煮饭烧菜这事家里人轮着来,但是他还是执意要自己来。他说,他还做得动,这是他的责任。

  最近几年,很多人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为了让家里人吃上安心菜,他在小区门口的空地里种起了有机蔬菜。种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从来没有种菜经验的他得先学习,了解蔬菜的种类及习性等。爷爷追求“纯天然”,使用的都是农家肥。

  在种菜之余,他最爱的就是创新菜式。这不,今年的重阳节,爷爷又着手准备起了新菜式。


浙江老年报 乐心 b0007 “被需要”让我找回充实感 2015-10-21 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02;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04;4045195 2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