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3版:乐事

文章导航

赤子之心 造福桑梓

十大“慈孝浙商”揭晓

  赤子之心 造福桑梓

  十大“慈孝浙商”揭晓

  国骅集团 丁路

  丁路以创新思维碰撞传统企业管理,传承国骅集团“感恩”价值观,继承父亲丁国年“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之风范,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善于创新、热心公益、扶贫帮困。截止2015年底,国骅集团各类慈善捐款共计达2.2亿元。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最大的慈善。

  浙江大家食品有限公司 陈其华

  作家型的企业家陈其华,人称儒商,他创造性地把孝道文化植入企业管理中。他发现: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员工,往往在工作中也表现得不错。每月的20号,陈其华不仅要给厂里的200多名员工开工钱,还让员工以贺卡的形式将祝福寄给家乡的父母亲。

  孝道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宁波市江北永发运输公司 陈国云

  他用才干与拼搏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他用担当和热忱践行“企村联动”之路。他就是宁波市江北永发运输公司董事长、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李家村党支部书记陈国云。在陈国云的带领下全省第一个“慈善村”在李家村成功创建,仅创建启动仪式当天就募集善款448666元。

  我愿做“星星之火”,通过自己的爱心之举,感召和影响社会上所有有爱心的人,一起成就慈善事业的燎原之势。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陈爱莲

  陈爱莲积极承担公益事业。近年来,她在各个领域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她主动捐款350万元;她出资500万元设立我省首个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凡年满60岁的老人、升读幼儿园的儿童、考入大学的学子与喜结良缘的夫妻,都能享受到长寿金、优学金、幸福金。

  物质上的关爱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老年人慈善事业将更上层楼,不仅辐射到整个浙江省,更要给老人带来法律的庇护和精神的关爱。

  阿里巴巴集团

  今年4月,马云获第12届“中国首善”称号,捐赠额达124亿元。同时,马云布置“家庭作业”:阿里员工每年必须做公益满3小时。早在2012年,阿里巴巴公司就成立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马云强调,该基金将着力于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地域涉及中国内地、香港和海外。

  阿里巴巴公益合伙人的职责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公益。而要改变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首先要唤醒阿里巴巴3万多名员工,让自己的员工先行动起来。

  荣盛集团 李水荣

  勇挑社会责任是荣盛集团一贯以来的传统,董事长李水荣在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从未忘记回报社会。成立至今,集团已经为公益事业累计出资1亿余元,捐助的领域涉及文化教育、城镇建设、扶贫助困等各个方面。

  把企业做大,这是我的责任,做强的企业已是社会的了,树高千尺不能忘根!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单银木

  公司成立杭萧基金,先后为地震灾区捐助近十所钢结构学校。企业当“孝子”,关爱员工父母。公司定期组织员工父母外出游玩,买单让员工春节回家看望父母。2014年,杭萧钢构因在弘扬孝文化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以企业单位形式获得浙江孝贤·集体奖。

  为个人创造价值,为家庭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价值,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湖南标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徐文忠

  徐文忠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参与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和“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捐款活动,2008年的湖南抗冰救灾活动,2011年又捐建凤凰县林峰希望小学,2013年为怀化火灾农村捐款50万元,为省慈善总会的“美心工程”捐赠价值50万元的物资;截止目前,个人出资近700多万元投入村庄建设。

  始终保持一颗初心,用博爱和善心回报社会。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储吉旺

  储吉旺热衷于慈善事业,截至今年5月,如意公司共向公益事业、消防、学校等单位捐助超1亿元。储吉旺及如意公司捐款设立如意医学奖基金、教育基金,其中西林文学基金已达403万元,并为家乡的中小学建造教学楼,结对助学,三十年如一日。

  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兴乐集团 虞一杰

  2006年,年届67岁的虞一杰向公司董事会递交辞呈,将董事长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的手中。而老当益壮的他转而去创办老年公益事业,投入5000余万元,兴建老年乐园,取名“余霞乐园”,建成后属非营利性质,不收回投资,是贡献给社会的纯公益事业。

  我是“余霞”,要为天下的老人描绘一幅火红绚丽的晚霞。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是往下的传承,孝是往上的追溯。宁波江北作为全国首个“慈孝文化之乡”,有着深厚的慈孝渊源及保留完整的慈孝遗址。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慈孝文化,江北于今年8月起正式举办“慈孝浙商”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由人民网、浙报传媒、宁波市江北区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江北区文广新局、浙江老年报承办。旨在寻找那些诚信经营,有社会责任的浙商;寻找那些在外创业却不忘回归故里造福桑梓的浙商;寻找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化小爱为大爱的浙商。经过一个多月的事迹征集、初选及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10名优秀浙商,获得“慈孝浙商”称号。

  本报记者 王杭晨 整理


浙江老年报 乐事 b0003 赤子之心 造福桑梓 2015-10-21 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02;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06;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0;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3;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7;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0;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4;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6;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0;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3;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8;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05;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1;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4;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19;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2;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7;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8;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2;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4;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9;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21;浙江老年报2015-10-2100035 2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