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乐其中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本报记者 曹漫

  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故事悸动人心,由风筝而入,最后孤儿索拉博终于因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在杭州也有一位86岁的老人,他也“追”了26年风筝,他就是傅泉海。

  不下雨的清晨,在杭州西湖断桥玉带桥边,你总能看到一群人在放风筝,傅泉海也在其中。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骑着三轮车,戴着眼镜,安静地放风筝。湖面上空,5只叠起来的老鹰在优雅地盘旋,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排成一排一路向西。

  “今天不太适合放风筝,风小了点。”傅泉海说,当天的风是在2.5级左右,离最适合放风筝的3级风还略差一些,说罢他收起了风筝。“凭感觉,一看风筝飞的角度和力度,就知道了。”

  “这些风筝大多都是我做的,照片也是我拍的。”知道记者来采访,他从家里带来了3本影集。只见串色风筝、五鹰齐飞、降落伞风筝、七品芝麻官、方块风筝等,两三百张照片让人目不暇接。他做的风筝基本上都是自己构思独创,而且常常是好几串都架在一只风筝上,这在增加放的难度同时,也让风筝趣味横生。

  傅泉海做了100多种风筝,最喜欢的就是降落伞风筝,红色的降落伞感觉就像真伞的缩小版,下面有一个超人张开双手拉着伞上的线,仿佛正在降落,栩栩如生。

  为了掌握制作和放风筝的技巧,傅泉海特地去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参观取经。不过他认为最适合放风筝的地方还是西湖:“有山有水又空旷,有灵气。”

  而说起放风筝的初衷,则是因为从杭州弹簧厂退休后,傅泉海发现自己体弱多病,还有高血压。于是,他选择放风筝来锻炼身体,时间一长,血压正常了,身体也好了,他愈发爱上了风筝,一放就是20多年。


浙江老年报 乐其中 a0004 追风筝的人 2015-09-18 3960502 2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