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文 化

机构里能看病 医院里可养老

医养有效融合仍需时日

  本报讯(记者 徐小翔)我省各地大力推行的“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也就是将医疗设施与养老服务平台相结合,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矛盾。

  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医养融合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不少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充满了“高大上”的期待,希望足不出户,医疗机构能包治百病。另一方面,一些民办老年医疗机构,不希望趟入“养老”这个高风险、低利润的传统行业,希望能专注于老年病医疗。

  在杭州市第三福利院医疗康复中心,记者看到80岁的张老伯,他正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偌大的运动康复区被他一人“包场”。张老指着满屋康复设备,有点遗憾:“我是第一批入住的,这里的康复设备是不错,但利用率低了点。”

  三福院并没有出现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运营快一年,377人入住,医疗康复设备利用率不高。记者了解到,该院内设医疗机构杭州市民福医院是二级乙等中医专科医院,这样的配置在杭州公办养老机构中算是拔尖,但不少入住老人还是觉得与期望有差距。差距在于,老人觉得住在这样高档的公办养老机构应该享受“一站式”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服务。

  杭州市民福医院院长章剑青表示,养老机构中的医院定位一直有着不同理解,对于他们来说,更注重“持续照料”中的养老理念,做好病前的疾病预防、病中的便捷就医、病后的康复护理。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考虑到人力、硬件成本等方面,即便是三福院这样高标准的公办养老机构里,医疗的能力与高等级公立医疗机构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城西的杭州橡树老年病医院则一床难求。今年1月,在橡树老年病医院开通杭州市医保后,入住的老年病患者已近230人,这样的局面让医院创办人何德富没想到。“我计划至少三年时间,才可能达到80%的入住率,事实上,橡树几乎不用宣传,就让第一批的300张床位几乎满员。”何德富认为,专业化的老年病医疗市场需求比预想中还大。

  何德富坦言,自己把橡树定位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橡树的主要特色还是老年病的“医”,只有加快病床的流转率,才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安享健康晚年。

  医与养原本是两个专业的范畴,两者的交集一定是在某个特定服务点上。专家认为,医养如何有效融合,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医养融合的过程中,老年人、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都需要找到医养融合的准确定位。

  机构里能看病 医院里可养老

  医养有效融合仍需时日

  医养融合系列报道③


浙江老年报 文 化 a0007 医养有效融合仍需时日 2015-09-14 4007179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