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文化

巧手14年
不收一文钱

  巧手14年

  不收一文钱

  通讯员 孙毅 黄业 本报记者 徐小翔

  在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有位83岁的老复员军人杨茂春。杨大伯有一双巧手,邻里皆知。14年前,近江西园社区刚成立,在社区党委、居委会带领下,开展一系列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当时,杨大伯闲不住了,展露出自己的木工才华,他把一些木料边角料,鼓捣成了板凳、木箱、收纳盒、痰盂架……给儿童福利院送去,给社区里有需要的老年人送去。

  “手脚还能动,经常运动,也避免老年痴呆。”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知足,“每天这样忙着,高兴。”除了外出会老友,老人每天上午工作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也成了他退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遇到催得急或者加急的“订单”,老人也会适当加个班。但所有这些忙碌,老人坚持不收一分钱。前不久,为更好地在各个社区推广垃圾减量,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请老人帮忙做3只公益擦鞋箱,真不想让老人过于忙碌,本以为起码得两个月才能“交付”,没想到才一个星期,老人就托社区打来电话,说已经可以拿了。

  杨大伯有个陈列室,他指着一件袖珍版的旧式家具笑着说:“这个到底做什么用的,不少来参观的小朋友都说不上来,他们问起来,我总是要考考他们,大家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这就是过去打稻谷用的木斗。”里面还有一些“机关”,细节中藏着实用和智慧。说起这些故事,老人如数家珍。


浙江老年报 文化 a0007 巧手14年
不收一文钱
2015-08-24 3982851 2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