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中国官兵
打跑了3000日军
拯救了7000英国大兵
1000中国官兵
打跑了3000日军
拯救了7000英国大兵
英军第一师被困
二战时,缅甸是英国殖民地。面对日军的进攻,英国人却不愿拼光在这热带丛林和戈壁滩上,他们盘算着,让中国远征军阻击日军,从而将主力部队安全撤到印度。
1942年4月14日深夜,英军第一师径自向仁安羌油田撤退。日军第33师团趁机紧逼,一支3000人的联队隐秘地绕到英军后方,占领平墙河大桥。
从1942年4月15日,英军第一师被包围,到18日,与日军激战两昼夜,英军已弹尽粮绝。英军第一军团长史利姆在回忆录《反败为胜》中透露,日军还切断了水源,英军士兵要求长官缴械投降。长官也答应,若24小时内无援军来救,就可以考虑投降。
被困仁安羌,英军第一师频频向史利姆中将告急,史利姆则接连向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罗卓英求援。
中国远征军决定营救
罗卓英决定,派新编38师113前往救援。出征前,新编38师原由缉私总队(后改称税警总团)改编而来,42岁的孙立人任师长,齐学启任副师长。
1942年4月18日下午5时,总指挥罗卓英向新38师下达命令:副师长齐学启率领该师113团,就近星夜驰援英军;孙立人仍以曼德勒卫戍司令的身份坐守空城。
接到罗卓英的命令后,孙立人觉得风险极大。于是,向罗卓英陈述意见,要求亲临前线指挥113团营救被困英军,但被罗卓英一口拒绝。孙立人意图面谏罗卓英,又吃了闭门羹。孙立人只好面见参谋长杨业孔少将,后者态度十分冷淡,“既然罗长官已经决定了,你就不必再说了。”
孙立人决定抗命,当即追赶已奔赴仁安羌方向的113团。1942年4月19日凌晨4时许,终于追上这支仅有1121名官兵的部队。
新38师113团在拂晓前悄悄渡河,突然抢占日军南岸“501高地”。从早上8时打到午后1时多,中日两军展开拉锯战。
“501高地”每次易手,日军即以飞机、火炮猛烈轰炸,增援部队还连夜从伊洛瓦底江赶来,全线向中国远征军反扑。多年后,113团团长刘放吾将军追忆那场激战:“以午前8时30分至午后1时许最为激烈。敌人曾以大队飞机及炮兵,向我部队作猛烈反复轰炸和炮击。敌人步兵,在其飞机大炮掩护下,也全线向我反扑,幸赖我将士用命前仆后继。”
师长孙立人做了准确的战前部署:“这次援救英军的战斗关系重大,用我新38师擅长的夜战、近战、劈刺格斗战,趁敌骄傲、轻心大意之时,兵贵神速,迅雷不及掩耳杀入敌阵。”
拂晓前,3营长张崎就带领全营渡过平墙河,秘密攀上501高地,一直摸到敌阵前沿,潜伏下来。攻击信号发出后,他们一跃而起向敌进攻,但几次冲锋都被日军凶猛的火网阻拦下来。新一轮冲锋,张崎冲在队伍的前面,突然遭敌机枪手狙击,连中数弹牺牲。
血战至午后,113团彻底占领“501高地”。这时,日军开始溃退,包围圈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河滩关卡及公路两侧,英军撤退线路面临的威胁解除,战场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远征军手中。
撒切尔夫人接见刘放吾
战斗中,团长刘放吾和他的800弟兄毙敌1200人,而自己失掉了一半的兵力。这场惨烈的胜利,让中国军队得到世界性的赞誉。
仁安羌大捷后,新38师随后整编为新一军。孙立人任中将军长,刘放吾由上校晋升为少将,随孙立人一起撤入印度。
1992年4月10日,仁安羌大捷50周年的纪念日前夕,刘放吾已是暮年。这一天,美国芝加哥市的卡尔登酒店大厅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93岁高龄的刘放吾的双手,感谢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
同年7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也致函刘放吾,“我愿再次代表国家,感谢你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士和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
图文均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