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军旅生涯
一样的保家卫国梦
不一样的军旅生涯
一样的保家卫国梦
本报记者 余晓叶 曹漫 苗露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日军侵华,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无数先烈血洒沙场;新中国诞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屡屡向中国挑衅示威,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和平年代,仍有大批热血青年报名参军……“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几位不同年代的军人,听他们讲述不一样的军旅生涯、一样的保家卫国梦想。
20世纪40年代:诗与歌浇筑的血染战场
在浙江医院,有两位“宝贝”。他们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91岁的方乔和93岁的郑明。两位老战友感情很好,经常一起回忆往事。
方乔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时堰镇,出生周岁时母亲就病故了。父亲送他读了私塾,学习写诗作对。16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辍学到一家粮行当学徒。1944年3月,他所在小镇的北乡大村已被新四军解放,他和另一位学徒一起参军。
抗战期间,方乔一有空就写诗,这一习惯保持到了今天。“我在医院里经常写诗,这几天,我想写一首诗,用来庆祝建军节。”方乔用颤颤巍巍的手拿出自己的诗集。今年,他的手抖得厉害,但他坚持写诗,用左手按住右手写。
喜欢音乐的郑明说自己和抗战歌曲有着不解之缘。1938年9月,郑明离开杭州到上海求学,住在作曲家朱践耳家里,并加入了一个合唱团。当时,郑明是男高音。
合唱团积极传播苏联歌曲和抗日救亡歌曲,以此宣传抗日。1941年11月,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吴铭、南方中学中共地下党支部委员胡序同的安排,郑明从上海辗转到苏北地区,到达新四军苏中分区,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最初是在新四军一师三旅服务团,上级领导看我有音乐爱好和才能,就让我担任了音乐组组长。”郑明说,他现在还是喜欢音乐,可惜嗓子不好了不能唱歌。他为自己录了4张碟,里面包含了各类歌曲。建军节这一天,郑明打算播放革命歌曲表示庆祝。
20世纪50年代:保家卫国的最切身体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听到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刘荣光都会心中一震,回想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他既自豪又悲怆。自豪的是曾为保家卫国出过力,悲怆的是许多战友牺牲沙场。
1933年,刘荣光出生在四川省武胜县一户贫寒农家,他是家里的老大,还有3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50年,他报名参军,随后朝鲜战争爆发。“哪能让美国人欺负我们,我报完名才告诉父母。”父亲很支持他,觉得年轻人要为国出力。1951年3月,他到了朝鲜,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2营5连的一名通讯员。
刘荣光参加了五次战役中的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两次立三等功。一次是他穿越了敌人的3道封锁线,将作战结果传达给营部,并从营部带回下一步作战部署方针。“戴上草帽,树条编起来‘穿’在身上,看起来跟地上草的颜色一样,匍匐前进。”他连走带爬10多里路,顺利完成任务。
另一次是在第五次战役后期,部队突遭敌人空袭,他所在的五连伤亡30多人。当时他发现老兵魏佃元全身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便和同伴将他送去营部卫生站。送到时,魏佃元已然奄奄一息,但他坚持要把自己的“解放”鞋送给刘荣光。
“已经是弥留之际,他不哭不闹,还想着为别人留点什么。”刘荣光并不愿意回忆这些,因为这让他感觉“揪心”。而那双鞋,刘荣光保留了很久。
“没有国,就没有家,保卫国家就是保卫家乡。”如今,82岁的刘荣光依旧活跃在浙江新四军研究会金萧分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史料,成了他新的奋斗目标。
相较于前辈们的革命理想,出生于和平年代的“90后”们来到军队,更多的是为圆自己的军旅梦。
“我从小就特喜欢军队,不过因为个人原因错过了几次报名机会。”出生于1990年的小黄是浦江人,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后,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从军梦”。在大四那年,她通过省市各项招考,成为南京军区的一名文艺兵。
面试时,考官们曾数次问她“军营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你真的能够坚持下来吗?”而性格倔强的她自信满满地点头:“决定了的事,我坚决不改。”
考官话语中的意思,小黄也是在真正进入军营后才深切了解。“原先觉得文艺兵特风光,可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小黄说,部队的文工团经常需要参加各类演出,其中不乏赈灾汇演等条件艰苦的情况:没有化妆间,便在大巴中化妆;没有住宿点,大伙挤一挤凑合;没有舞台,大家借了个食堂,空出一些位置,就地表演……
尽管如此,小黄依旧觉得非常光荣:“我们给老百姓表演,代表的是人民军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特别注意。”
和小黄一样,隶属于金华武警部队某部的小陈也迎来了入伍的第3个年头。这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今年20岁。 “小时候很喜欢看英雄类的片子,像《亮剑》一类的。虽然现在军队的任务可能不及当时紧迫复杂,当兵依旧是我的梦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终于宣誓成为一名武警战士。“我们跟着首长念宣誓词,班长给我们佩戴警徽和领花。”小陈说,那天的情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如今,小陈在队中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值勤,把好进出的第一道关卡。工作看似乏味辛苦,小陈却从不喊累。“没有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到时候非但当不成‘英雄’,还可能变成‘狗熊’。”小陈说,部队教会了他强健身体,也让他强健了心灵。